8月17日,遼寧阜新供電公司海州供電分公司線損管理人員郭小娟通過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發現10千伏山寶線寶地太陽廣場2號配電室104配電變壓器臺區線損率異常波動,立即在線損工作微信群發布相關情況。臺區經理于艦接到通知后和同事趕往現場,發現采集模塊過熱導致數據采集出現異常,更換采集模塊后,臺區線損當天就恢復了正常。
海州供電分公司位于阜新市中心的老城區,供區內負荷密集單一,主要為居民和工商業客戶,低壓客戶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58.44%,臺區電源層級多、線路結構復雜,線損治理工作具有理論線損率基數高、線損壓降空間小等特點,線損治理難度較大。
年初以來,海州供電分公司通過強化機制建設、加強數據監測、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等措施,持續提升線損精益化管理水平。1至7月,該公司治理高損線路14條次、高損臺區109臺次,減少損耗電量約3萬千瓦時,兩次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同期線損管理“百強縣公司”。
多措并舉提高線損管理效率
“臺區線損關系到整個低壓配網運營效益,實時監控數據變化至關重要。”海州供電分公司經理鄭健說。
為提高線損在線監測效率,海州供電分公司構建了“指標在線監測、目標動態調整、異常精準定位”的臺區線損管理機制,制訂“一臺一策”線損治理專項方案,分區、分壓、分線、分臺區確定月度與年度控制指標,推進線損治理工作。同時,該公司選樹“百強供電所”標桿單位,組織有“百強供電所”創建經驗的員工開展送培訓上門、跟班輪訓等活動,幫助破解線損監測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強帶弱、以點帶面,促進線損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為提升線損監測水平,海州供電分公司還引進臺區智能診斷終端。該終端安裝在計量箱內的集中器上,能智能分析電流、電壓、電量數據。分析數據由無線網卡傳輸到線損智能分析診斷平臺,工作人員結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可實時比對電量數據,實現線損治理相關數據的實時監測。
7月,海州供電分公司同期線損率同比下降了0.11個百分點,問題臺區同比減少93臺次。
應用新技術快速處理線損異常
7月26日,海州供電分公司四合服務站臺區經理韓野兵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管控平臺發現一用戶因計量接線松動,造成華北線水利支線上的3個臺區線損率過高的問題。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管控平臺,他立即確定了問題臺區的幾家用戶,隨即前往現場查看,發現是阜新市圣鳴藝術中學電表A相接線松動,導致電量損失。韓野兵做好安全措施后,用螺絲刀緊固了圣鳴藝術中學電表A相接線,并使用分層回路儀對整個臺區用戶進行了檢查核驗,結果顯示該臺區用電數據恢復正常。
大數據智能化管控平臺是海州供電分公司于2021年年初自主研發的線上線損管理系統。該平臺整合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網上電網”系統的營業抄收、計量采集等源頭數據,結合臺區往期供售電量、用戶單日用電量、用電負荷等數據構建對比模型,對線損率偏離合理區間的臺區進行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工作人員能夠迅速定位影響線損的用戶。
為實現異常臺區治理效果實時檢驗,海州供電分公司根據同期線損研判模型原理,自主研發制作了分層回路巡檢儀。分層回路巡檢儀主體硬件設備是1個具備低壓采集集中器功能的三相配比電能表。該設備可以將線損考核單元從變壓器逐步壓縮至電源分支箱、單元開關、電表箱和電表,實現快速精準鎖定電量損失點,還能實時檢驗異常臺區治理情況。
1至7月,海州供電分公司使用臺區線損實時監測平臺動態更新維護臺戶關系等異常數據56條,應用分層回路巡檢儀治理新增異常高負損臺區24個。
加封電能表鞏固治理成效
5月17日,在阜新市海州區西華園小區,海州供電分公司西山服務站抄收員張斌在檢查完表計后,用鉛封鎖住計量箱,接著用手機掃描鉛封上的二維碼和電能表條形碼,完成了加封操作并將巡查記錄實時回傳給后臺系統。
“臺區更換了二維碼鉛封后,我負責的臺區每個月線損率都在4%以下。”張斌說。
為了監督非工作授權的開箱行為,海州供電分公司自主研發了添加二維碼標簽的鉛封,替代傳統計量箱鎖具。二維碼鉛封具有實時定位、動態管理、預警報警等功能,可實現對營銷計量箱門鎖加封與解封的實時監控,且成本低,不可仿制,無法修補,安全性高。工作人員只需通過手機里的“營銷表箱鉛封管理平臺”小程序掃描鉛封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隨時查詢鉛封的使用人、領用時間、封箱時間、對應電能表和地址,保證了計量管理更規范、更高效。
針對重要用戶,海州供電分公司還在計量箱內安裝攝像頭,一旦發生非正常開封情況,系統將自動拍照,并傳送報警信息,同時將信息以手機短信的形式發送給營銷管理人員和片區抄收員,實現對計量箱的實時監控。(李京霖 白爽 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