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涼城縣,地處陰山南麓、長城腳下、黃土高原東北邊緣,是內蒙古自治區著名的革命老區。
一直以來,涼城供電公司黨總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初心使命,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實施三零三省服務,精簡辦電流程、壓減辦電時限、降低接電成本、推廣線上繳費報裝,推動電力服務提檔升級,黨史學習教育與中心業務相結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與地方縣委政府一道帶動革命老區群眾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電力保障。
電力澆灌民族團結幸?;?/strong>
五月中旬的涼城縣曹碾滿族鄉,湛藍的天空如水般澄澈透明,春風送暖,楊柳青青,蒲公英露出了金燦燦的笑臉。不遠處,田野里,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到處穿梭著忙碌的身影,農民們繼續在播灑著希望的種子。
趁著春天的腳步還沒走遠,筆者隨著涼城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走進涼城縣曹碾滿族鄉,感受電力企業上下齊心團結一致,同心協力認真落實鄉村振興政策,在服務少數民族地區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用電需求取得的成效。
曹碾滿族鄉,地處涼城縣南部,南隔長城與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三屯鄉、管家堡鄉相望,行政區域面積690平方千米。全鄉戶籍人口8611戶、24646人,其中滿族人口2253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458人。近年來,曹碾滿族鄉立足自身實際,依托資源優勢,形成了莜麥、雜糧雜豆種植和牛、羊、雞養殖以及紅色旅游三大主導產業。
當看到黨員服務隊員主動上門認真細致幫助自家養雞場檢查開關、設備接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時,曹碾滿族鄉大泉村海龍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張有龍高興地對筆者夸贊說:“現在供電服務非常周到,我從來不擔心停電問題。”
“這幾年,供電的師傅們給我們大泉村改造升級了電網,增加了變壓器,讓村里的種養殖產業用上了優質電,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的收入成倍地增加,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曹碾滿族鄉大泉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楊占清在說起電網改造給村里的種養殖加工產業和群眾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時是滔滔不絕、喜形于色。
據介紹,海龍養殖專業合作社主營蛋雞養殖,注冊資金580萬元,養殖蛋雞80000羽,年平均銷售收入900萬元,年創利潤60多萬元。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投入運營后,不但盤活了大泉村集體經濟產業,村集體經濟收益用于每個月保潔員、養殖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支出,附近群眾還能夠就近務工,又獲得了勞務收入,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穩定收益,拓寬了當地群眾致富門路,對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壯大發展鄉村振興經濟實力,持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直以來,涼城供電公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黨建引領主動作為,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配電網項目工程落地實施,想方設法打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最后一公里,僅在曹碾滿族鄉大泉村就投資12.23萬元,對原先配電變壓器進行了增容改造,又新增了大容量變壓器,使配變容量在原先1臺不足100千伏安的基礎上增加2倍多,達到了200千伏安,大泉村配變過載、低電壓的問題得到了徹底的改善,充裕的電力供應為大泉村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產業是鄉村發展的希望,是農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涼城供電公司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結合“三零、三省”服務,掌握地方產業發展動態,開辟用電綠色通道,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完善服務保障機制,連續多年結對幫扶曹碾滿族鄉,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的動能。2021年11月,涼城供電公司評為烏蘭察布市民族團結進步標兵單位。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黨的政策帶領下,曹碾滿族鄉正在向高質量發展昂首邁步。
農網改造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曹碾滿族鄉僻居在山勢險峻、山高林密的邊遠山區,這里的電網建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的電力線路已經完全老化,供電能力差,再加上幾十年的風化,電力線路電能輸送極不穩定 。幾十年來,鄉里的老百姓用不上安全穩定的電,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鄉里一代代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在外尋找出路,而老年人則守在這大山深處,抱憾終老。鄉親們熱切地企盼著堅強穩定的電網能夠改變大山窮困的面貌,這一盼就是幾十年。
為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涼城供電公司啟動了曹碾滿族鄉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然而這里八分山區二分丘陵,地形以山地為主。山高溝深,且峰巒層疊、溝壑縱橫,盆地與山巒交錯分布,運輸距離長,道路狹窄,施工道路修筑量大,施工難度大,地形極其復雜,這也注定了這項工程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
面對如此棘手的工程,涼城供電公司經理田龍十分憂慮,然而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配網工程,更是為農村提供穩定電能、帶領民族鄉鄉村振興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的重大政治任務。田龍迅速組織配網人員制訂周密的施工計劃,并選用涼城供電公司分管安全生產的副經理閆富強掛帥作為此次農網改造工程的項目經理。
田龍把任務布置給閆富強的時候,閆富強雖然只是點了點頭,但他眉寧間卻透者一股子不畏艱難,不服輸的勇氣,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實干家。當天晚上,閆富強這個技術精湛擅長攻堅克難的漢子,也失眠了,兩個月之內要在這山高路遠溝整縱橫的山區架設高壓電桿150基、架設線路10公里,工程任務確實十分艱巨。
由于地形的原因,吊車、汽車等現代化機械統統用不上,所有的工序都只能靠牛車、拖拉機以及人推肩扛。為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質量和安全,閆富強和施工隊員起早貪黑、同進同出,他時刻緊繃著神經,安全生產的那根弦他一刻也不敢松懈。經過兩個月的風餐露宿和不懈努力,曹碾滿族鄉的鄉親們終于用上了安全穩定的電。
曹碾滿族鄉農網改造施工的那段日子一直留在閆富強記憶深處:
“一、二——加把勁兒,大家再堅持一下!”在閆富強的帶領下, 20多名施工隊員肩扛著重達千斤的鋼管電桿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又上了一大階。只是抬眼望去,還要爬好長一段曲折的山路才能到達電桿預定的坑位。
“啊呀!”一聲慘叫在山間響起又發出陣陣回音,施工隊員們彼此張望,大伙兒心臟跳動的速度也明顯加快了。
“誰?大家快停下來,受傷的隊員趕緊就地包扎止血。”閆富強心里清楚,一定是又有隊員被亂石子或荊棘枝扎破了腳掌??墒茄劭刺柧鸵渖搅?,如果不能在天黑之前把電桿送到指定坑位上,晚上接線的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電桿從拖拉機上卸下來已經兩個小時了,卻還在半山腰上,到不了預定的坑位上,而施工隊員們也已經身心俱疲了。
“剩下的人都打起精神來,務必天黑前把電桿送上去,我們站在下面的人用肩頂著電桿往上挪,上面的人一點點往上拽。”此時此刻,閆富強別無選擇,只能咬緊牙關硬著頭皮鼓勵大家。隊員們大口大口地喘著氣,汗水流到眼睛里,刺拉拉地癢,卻也顧不上擦。
就在此時,對面山坡上出現了一群人,有女人們手里提著瓦罐和干糧,孩子們手里甩動著毛巾,大聲地喊加油,那正是曹碾滿族鄉的鄉親們。
施工隊員們聽到鄉親們的鼓勵,身上仿佛霎時有了無窮的力量。在閆富強的帶領下,大家一鼓作氣,終于在天黑前把電桿送到了坑位。
曹碾滿族鄉農網改造只是涼城供電眾多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工程實施后,大大改善了涼城地區農網結構薄弱、供電能力和安全不足等問題,實現了動力電全覆蓋,全面提高了涼城縣農牧民生產、生活用電質量。
鄉村振興路上的電力答卷
在今年的涼城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參加2021年政府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滿意度測評的代表共149名,民生實事項目鄉村振興配電網升級改造項目工程以滿意票數138票,基本滿意11票的好成績,受到了縣委政府和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2021年,涼城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地方縣委要求,不斷加快建設鄉村振興配電網升級改造項目工程步伐,共計完成鄉村振興配電網升級改造項目工程計劃升級改造10千伏線路87 公里,升級配套配電變壓器89臺,新建劉家夭110千伏變電站至天成35千伏變電站架空線路32.4 公里,項目總投資5857萬元,為地區高質量發展創造新動力,電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斷滿足。
“做強配電網,根據不同區域的發展現狀、規劃要求等,差異化安排配電網建設。此外,以提升供電可靠性、電壓合格率為抓手,不斷完善鄉村振興輸配電網絡,加快實現從‘供上電’向‘供好電’轉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切實推進配網自動化線路建設,持續降低中壓線路故障率和故障時間。
鄉村振興創新發展,需要堅強電力保障。如今,由于有了堅強的電網、可靠的電力保障,涼城縣岱海鎮立足區位優勢,推進休閑觀光農業,讓鄉村采摘游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南營村又大豐收了!”豐收節當日,南營村金泰林木采摘園果樹林里,50多歲的李喜云正采摘著果實。不遠處的高粱地里,老伴趙喜平正指揮著收割機收割高粱,紅彤彤的高粱堆成了小山。李喜云作為南營村的鄉村振興創業帶頭人,承包村里千畝果園,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積極探索致富新路子。如今,來岱海湖畔旅游的人們越來越多,而岱海湖畔的林下經濟采摘園更是熱火朝天。
下一步,涼城供電公司黨總支繼續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初心使命,擴大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持續助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建設。以提升“獲得電力”指標為核心,合理實施投資界面延伸到用戶紅線,實施三零三省服務,精簡辦電流程,壓減辦電時限,降低接電成本支出,推動電力服務提檔升級,解決供用電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實際行動為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保障。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涼城鄉村振興配電網建設一幅更高質量、更有溫度、更富活力的發展圖景躍然紙上,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