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所名片 浙江桐鄉市供電 公司烏鎮供電所
員工數量:40人
服務對象:烏鎮26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的4.84萬戶高低壓客戶。
服務特色: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烏鎮,該供電所通過“融景式”電力改造、數字化支撐服務和科學的能效管理指導為古鎮發展賦能。
“融景式”電力改造為烏鎮換新顏
“從這張老照片能看出,上世紀90年代,東柵河邊還有很多電桿?,F在,電桿沒了,‘蜘蛛網’也不見了。”7月30日,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的東柵景區內,80多歲的老烏鎮人胡暉通過直播向粉絲介紹烏鎮。
從旅游保護開發到成為“互聯網小鎮”,烏鎮近年來圍繞旅游業主線提升區域發展能力,完善基礎設施,對供電可靠性和電力設施布局美觀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0年開始,烏鎮供電所啟動“融景式”電力配套改造工程,通過“一柵一冊”“一路一冊”舉措解決“路桿矛盾”。“烏鎮分東柵和西柵,兩塊區域在發展定位上有很大區別。我們有針對性地實施改造。”烏鎮供電所副所長顧培生說。
對居民枕水而居的東柵,烏鎮供電所綜合考慮居民生活和旅游開發需求,將電桿“搬到”地下。為了更好地保留烏鎮房屋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烏鎮供電所詳細制訂“融景式”電力改造方案,治理老街的門面線、串戶線和居民電表等,給電表箱裝上古樸的木框,讓電力設施與古鎮街景有機融合。
烏鎮的西柵是一個封閉式景區,有12座“小島”、70多座小橋,河流密布。“如果只是簡單地將架空線路改為地埋線,不僅會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還會因開挖地面破壞原始街貌。”顧培生說,他們最終用水底敷設電纜方式改造,不僅加快了改造進度,還省了約50%的改造成本。
2014年,烏鎮供電所啟動“美麗城鎮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景區全電改造。從全電廚房、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再到電動觀光游覽車、電動游船……清潔能源融入古鎮美景,讓游客感受更加有綠意的烏鎮。2017年,烏鎮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千萬人次。
數字化服務讓客戶用電更舒心
截至2020年,烏鎮累計注冊以數字經濟為發展模式的企業達484家,當年實現規模以上數字經濟制造業產值14.46億元。
互聯網因子嵌入烏鎮,智慧用電方便客戶經營和生活。“現在辦電很便捷,需要什么材料、有哪些步驟,清清楚楚。好多業務用手機也能辦,省時、省力。”烏鎮“那年青春”客棧老板胡建民說。
2019年年底,因為客棧生意越來越紅火,胡建民打算擴大規模,把原先院子里閑置的房屋改造成客房。這樣一來,他家的民宿一下子增加了10多臺空調和10多臺熱水器。在旅游旺季,民宿用電負荷增加了不少,電壓開始不穩了。胡建民到供電營業廳去辦增容業務,成了第一批體驗“刷臉辦電”的客戶。短短兩個工作日,烏鎮供電所的員工就幫他完成了增容。在隨后的2020年元旦假期前后幾天,他的民宿營業收入同比翻了一番。
2019年8月,烏鎮供電所推出“有電么”全景用電智慧服務平臺??蛻艨赏ㄟ^微信掃碼,在平臺上隨時隨地查詢計劃停電、故障停電區域等信息,了解故障發生時間和預計恢復供電時間,方便客戶合理安排生產生活計劃。“有電么”助力烏鎮供電所實現客戶訴求快速響應。搶修人員可依托后臺預警數據,精準、快速定位故障地點。烏鎮供電所實現了停電故障搶修由“事后處置”到“主動監控”的轉變,搶修時長比原先縮短約60%。
2020年10月,烏鎮供電所建成農村智能物聯臺區,實現戶變關系自動核查、臺區低壓配電網拓撲動態識別。
電力大數據助力產業提檔升級
從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至今,入駐烏鎮的各類企業從12家增至1000多家。“這些企業對能源利用效率有更高的要求。”顧培生說。
2019年,嘉興恒美服飾有限公司淘汰了能耗大的設備,引進低能耗、智能流水線和無人搬運智能物流車等生產設備,準備建立“智能工廠”。得知企業要改進生產設備,烏鎮供電所客戶經理沈維主動對接,協助企業電工檢查全新的智能用電設備,建立用能診斷報告檔案,不定期為企業提供用能指導。
從以人力為主的小作坊到數智化管控、擁有全新流水線的“智能工廠”,恒美服飾公司2019年產值突破10億元
該企業廠區用電容量2018年為630千伏安,2019年增至1905千伏安。“設備智能了,能耗降低了,產量上去了。”恒美服飾公司副總經理朱培詳說,他們投用“智能工廠”后,生產用能效率更高了。
泰豐齋是烏鎮第一批完成綠色節能改造的食品加工企業。2020年,泰豐齋在烹飪、采暖等方面實現了“以電代煤”和“以電代氣”,還在廠區安裝了能效監測和智能家居操控設備。“改造后,我們一個月能節約兩萬多塊錢的用能成本。”企業負責人徐立巧說。
7月16日,烏鎮供電所員工葉弘和梁育超來到泰豐齋全電廚房,開展安全用電“義診”,并為客戶送上一份電力用能分析報告。葉弘說:“這是此次的用能分析表,能為下階段設備改造提供參考。”
2020年以來,烏鎮供電所推進“供電+能效服務”,將供電所自主開發的園區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接入鎮政府打造的云享中心應用系統,以政企聯動方式實現了企業水、電、氣等能源數據可視化、可量化分析,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綜合用能服務,服務企業科學節能降耗。該供電所還打造了“數據+技術+平臺”業務模式,充分釋放電力大數據價值,并將該模式應用于防臺風、防汛及復工復產等場景,輔助政府科學決策,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