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綜合新聞

    為環保監測打造“科技神器”

    經濟日報發布時間:2021-09-17 10:56:40

      2013年,創立于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天津同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入了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產業園孵化,重點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保護監測設備。

      8年來,同陽科技已擁有自主研發的專利授權150余項,2020年的主營業務收入超2億元,被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創新能力強、核心技術硬、質量效益優的行業排頭兵。

      從天大學子的創業團隊到如今環保監測領域的“排頭兵”,同陽科技是如何實現快速成長的?

      立足科研優勢

      9月2日,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產業園同陽科技車間內,工人們正將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個零部件組裝成數十臺惡臭監測儀,它們將發往全國10多個省市用于查找惡臭源頭,進行成分分析。

      在同陽科技總經理助理侯艷霞眼中,每一臺惡臭監測儀都是那么親切,因為這是她創業的起點,“這是同陽科技獨立開發、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新產品。8年來,我們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圖紙到產品的跨越,這是我們創業的成果”。

      同陽科技“出生”于天津大學。2013年,即將從天津大學碩士畢業的侯艷霞加入了同陽科技的創業團隊,她的第一個崗位,就是惡臭分析儀的產品研發以及項目管理。

      為何選擇處在創業期的同陽科技?“原因很簡單,我有夢想。與其去其他的單位,每天做相同的工作,不如給自己幾年時間,好好打拼一下,這是我們天大人的基因傳承。”侯艷霞說。

      2013年,20名天大學子開啟創業之路,他們埋頭苦干,將目標瞄準世界領先技術。“科研院所的瓶頸就在于科研可以得到成果,但不能形成產品,無法實現市場化。而同陽科技的定位,就是把天津大學的科研優勢,做成產品、變成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天津同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亮介紹。

      同陽科技研發的惡臭監測儀,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目前,惡臭監測儀已經推廣到了全國各地,實現了從終端產品到監測方案的升級。”陳文亮說。

      不斷創新讓同陽科技的創業路越走越寬。8年來,同陽科技先后承擔了20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研發出30多款產品,先后獲得4000多萬元科技研發支持,并在環保監測領域推出了涵蓋環境大氣監測、尾氣排放、污染源排放連續監測、水質在線監測等多個領域的產品,其中在氣體特征物及顆粒物濃度等方面的監測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發力基礎研究

      創業路,即是創新路。

      在同陽科技6樓展廳內,擺放著同陽科技家族的新成員——振蕩天平監測儀。白色的箱子內,安放著碳纖維材料制成的振蕩錐形管。它通過振蕩頻率的變化,稱量著空氣中顆粒物的質量。

      歷時5年研發成功的振蕩天平監測儀,是監測PM2.5、PM10等空氣顆粒物的關鍵設備。它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壟斷,測量精度達到了0.01微克,被譽為可在“太空中稱重”的天平。

      天津同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樊海春介紹,“研發振蕩天平不僅是滿足國內需求,關鍵是要打破國外廠商在知識產權上的壟斷”。

      同樣的設計、同樣的原理,即使開發出了產品,也需要獲得國外的專利許可。“人家不給你專利許可,怎么辦?必須要從基礎研究上突破。”樊海春和研發團隊用5年時間,從基礎材料開始研發,“現在我們研發成功的振蕩天平采用了特殊碳纖維材料,在同等條件下,我們的產品壽命更長、精度更高。同時,我們讓國外產品的售價降到了同等水平,單臺節約成本超5萬元。”

      5年來,樊海春帶領團隊設計出4種方案,進行了近百次試驗,最終研發成功。而振蕩天平也將成為我國國標空氣站的“中國芯”。

      “目前,PM2.5、PM10等顆粒物是環境監測的重點,而我國現有8000多個國標空氣站,正在使用約16000臺同類設備。這些設備每5年至8年就要更新一次,平均每年更新數量超過2000臺。如果全部用國產化的產品將節約成本數億元。”樊海春說。

      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研發從未停止。目前,同陽科技每年的研發費用將超過2000萬元,并將40%的研發經費投入到新產品的預研中。同陽科技研發的環境監測技術涉及大氣和水兩大領域,形成產品30多款。在此基礎之上,同陽科技開發出了20多個數據平臺,形成了體系完整的監測平臺,直接輸出環境改善的解決方案。

      推動技術升級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不少企業、園區把調整能源結構、降低污染排放作為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而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園區、企業都需要實時監測,以海量數據作為技術支撐,這無疑為環保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在陳文亮看來,中國環境監測領域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打破壟斷、自主創新,讓國產設備真正支撐起環境保護監測體系。二是要跨界融合,讓環境監測技術小型化、模塊化,融入不同產業中,讓所有產業‘綠’起來”。

      同陽科技正在向核心模塊供應商轉型,將自主研發的設備、傳感器模塊化,并將自主知識產權一起提供給合作伙伴,支持伙伴進行二次創新、二次研發。目前,同陽科技已為全國40余家合作伙伴提供了核心模塊及傳感器,覆蓋全國10余個省市。

      而在技術領域,同陽科技還推出多款高精度的溫室氣體濃度監測系統,同時面向不同需求,開發相應的大數據平臺并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行業和區域三級碳排放監測工作。

      “讓環境監測無難題,是我們天大學子的目標,更是同陽科技發力的方向。在天津濱海高新區‘黨建引領 共同締造’理念指導下,我們將加強技術研發,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快速前行。”陳文亮說。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產業

    生態環境部啟動了2003版導則的修訂,并更名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產業園區》,以提高導則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為進一步規范、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政策動態2021-09-16

    攜手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兩端生態環境——湖北丹江口市供電公司均州

      本報訊 9月7日上午,湖北丹江口市供電公司均州供電所黨支部與北京密云供電公司供電所第三黨支部開展了線上“紅心結”結對共建活動?! ‘斕?,兩個黨支部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書,并同步開展線上主題黨日活動
    省網新聞2021-09-10

    探訪金沙江上游在建水電站:大型基建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巴塘水電站可研設計時,為了保護巴楚河口的魚類產卵場,我們決定調整導流洞和泄洪洞出口位置,放棄天然砂石料場?!?月初,位于金沙江上游川藏段的巴塘水電站正在施工,華電金上巴塘(拉哇)分公司副總工程師田應輝告訴記者,為
    綜合新聞2021-09-09

    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近日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對“十四五”農業綠色發展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和具體安排。
    政策動態2021-09-09

    國網撫州南豐縣供電公司助推南豐縣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

    近日,南豐縣首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線路經過2天緊張的運行測試,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規劃設計要求,標志著南豐縣垃圾處理方式由衛生填埋進入到了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的嶄新階段,縣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清潔能源開發邁上新臺階。
    農網建設2021-09-08
    中央批國家能源局未將生態環境保護擺上應有高度!能源局拿出整改措施!

    中央批國家能源局未將生態環境保護擺上應有高度!能源局拿出整改措

    8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反饋問題整改方案,提出了64項整改措施。
    重要新聞2021-09-03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無錫推出四個“最嚴”

    無錫市日前出臺《關于對污染防治攻堅不力市(縣)、區人民政府實施嚴格懲戒措施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該市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江蘇省率先推出的“最嚴標準、最嚴措施、最嚴監管、最嚴問責”的新舉措和新機制。
    綜合新聞2021-09-03

    優化風光發電開發布局、重點建設“十四五”海上風電基地!第二輪中

    國家能源局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2020年8月31日至9月30日,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國家能源局開展了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2021年1月29日,
    行業要聞2021-09-01
    青甘寧簽訂合作協議 助推黃河上游生態保護

    青甘寧簽訂合作協議 助推黃河上游生態保護

    日前,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簽訂了聯合開展地質工作、助推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綜合新聞2021-09-01

    生態環境科技2.0 引領節能減碳、綠色發展

      8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今年的主題是“節能減碳,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綠建未來”。24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專題講座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表示,如果將過去以解決污染問題為核心的生態環境科技稱為1
    動態2021-08-31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