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綜合新聞

    【國之重器 民之三峽】生態環保是三峽工程的底色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1-03-16 00:00:00

      本網訊(秦明碩)三峽工程,國之重器,百年夢想。從其設計論證階段以來,生態環境問題一直就是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問題。從1994年開工建設,經2003年初期蓄水、2008年首次試驗性蓄水,三峽工程到現在已平穩建設運行27年。事實證明,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問題處理得當,好于預期,生態環保功能發揮成效顯著,回答了這份世紀“生態”答卷。

      

      ▲ “子二代”中華鱘回歸長江 攝影:黎明

      長江中下游生態安全的“鋼鐵長城”

      長江流域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耕地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1%,水資源量占全國的37%,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

      防洪是三峽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三峽工程最大的生態效益。興建三峽工程之后,在上游形成庫容為393億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庫,可調節防洪庫容達221.5億立方米,能有效地攔截宜昌以上來的洪水,大大削減洪峰流量,使荊江地區的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確保了荊江河段的安全,增強了武漢市防洪調度的靈活性,使洪患及分洪措施引起的環境惡化、災后疫情等問題也得以化解。

      

      ▲ 三峽大壩泄洪 攝影:黃正平

      鄭守仁院士生前曾說:“大洪水可以檢驗三峽工程的‘成色’?!?020年,長江全流域洪水,不僅檢驗了三峽工程的“成色”,而且也讓人們看到了“生態環?!钡牡咨?。

      2020年入汛后,長江流域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累計降雨量僅次于1954年,超過1998年,防洪形勢嚴峻。流經三峽的編號洪水就達5次,其中最大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創建庫以來新高。洪峰過境期間,通過三峽水庫攔洪削峰,有效避免荊江分蓄洪區運用,成功避免60萬人轉移、49萬畝耕地被淹。隨著向家壩、溪洛渡、烏東德等水庫陸續建成,通過梯級水庫聯合攔蓄,2020年最大洪峰過境期間,降低重慶寸灘站水位超2米,有效減輕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充分發揮了基礎保障作用。

      據中國工程院關于三峽工程試驗性蓄水階段評估的估算,三峽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為88億元,工程防洪減災效益顯著。三峽工程防洪補水功能的發揮,使長江經濟帶具有了堅強的生態屏障,廣袤富庶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150萬公頃耕地和城鎮得到了保護,數千萬居民得到了安全的居住和發展環境。長江流域生態秩序走向良性循環,平原湖區生態達到新的相對穩定狀態。

      清潔低碳中國的“綠色引擎”

      

      ▲ 三峽大壩前的水質監測 攝影:黃正平

      習近平主席2020年9月出席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時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承諾展示了恢宏的世界胸懷和堅定的大國擔當,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征程中,吹響了向綠色低碳進軍的號角。

      當前,我國碳減排形勢十分嚴峻。2019年我國碳排放占全球總量的28%,人均排放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要實現“30、60”目標,壓力巨大、挑戰巨大。

      難題如何破解?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以水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上。

      如果以火電來代替三峽工程所提供的清潔、強勁、可再生的電能,將大量燃燒燃煤,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嚴重影響環境的氣體,以及產生飄塵、降塵等,形成嚴重的霧霾,火電廠和棄渣場大規模的占地也將減少相應的土地利用,使中國承受更大的環境壓力。與此同時,因為三峽工程,川江航道從峽谷激流變成高峽平湖,船舶的平均燃料消耗下降了約40%。據測算,與蓄水前相比,長江水運能耗降低約37%。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電廠總工程師姜德政告訴記者,在確保三峽工程全面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的前提下,三峽電站2020年全年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118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于2016年創造并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 2021年1月三峽電站創造新的世界單座水電站年發電紀錄 攝影:陳臣

      1118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可供上海市用電(按2019年用電量計算)約8個月;與燃煤發電相比,可替代標準煤約343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402萬噸、二氧化硫2.24萬噸、氮氧化物2.12萬噸,相當于種植37萬公頃闊葉林;按每千瓦時電量可產生13.8元GDP推算,每年可支撐約1.54萬億元的GDP,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是清潔低碳中國的“綠色引擎”。

      瀕危動植物的“侏羅紀公園”

      

      ▲ 長江珍稀植物研究中心進行珙桐移栽  攝影:黃正平

      1.4億年前就已存世的中華鱘,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為我國所特有,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貌、海侵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具有難以估量的重大價值……

      60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的珙桐,是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有“植物活化石”之稱,是國家8種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中的珍品……

      如今,這些珍稀動植物都在三峽集團打造的“侏羅紀公園”里安下了家,并且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種群資源不斷擴大,從日漸瀕危,又逐漸回到人們的視野。

      在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黃柏河基地的大型控溫養殖車間內,一尾尾中華鱘幼魚在可以調節水溫的孵化裝置里歡快地嬉戲,成長到一定階段,它們就將被放歸大自然。

      

      ▲ 科研人員給中華鱘做體檢  攝影  黎明

      據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姜偉介紹,中華鱘研究所于1982年成立。三十多年來,研究所通過系列技術攻關,掌握了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等物種保護核心技術,建立了覆蓋親魚培育、苗種培育、洄游監測等全周期的中華鱘保護體系。尤其是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種在研究所三峽壩區基地誕生,標志著中華鱘這一古老物種終于擺脫滅絕的危境。

      截至2020年,三峽集團已累計向長江放流多種規格的中華鱘62次,總數超過503萬尾,有效補充了自然環境中的中華鱘物種資源。

      為創造適宜長江魚類繁殖所需的水環境,三峽集團已連續多年開展溪洛渡-向家壩-三峽梯級水庫生態調度工作,通過調整水庫調度方式,使下泄流量、水溫與上下游河段水生態和環境的需求在時空上實現“匹配”,持續減少或消除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促進魚類增殖和改善水生態系統。

      姜偉告訴記者,2011年至2020年,三峽水庫共實施14次生態調度試驗。2019年生態調度期間,長江四大家魚自然繁殖對生態調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顯響應,其中宜都斷面四大家魚產卵總規模高達30億顆,與1997年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前的水平相當。這表明,生態調度創造了適合魚類繁殖的水文條件,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的恢復。

      珍稀魚類保護有聲有色,珍稀植物保護同樣讓人嘆為觀止。

      在三峽壩區的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植物線蕨迎著輕風歡快起舞……眾多來自遠古時期的珍稀植物,在這個珍稀植物王國重新安家。

      

      ▲ 遷地保護的珍稀植物

      這個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的植物研究中心,育苗蔭棚、智能化日光玻璃溫室、智能化PC陽光板大棚等一應俱全??蒲袠抢?,光照培養室、恒溫恒濕光照培養箱、植物病毒檢測儀等科研設備應有盡有。

      植物研究所建成以來,特有珍稀植物的保護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經過科研人員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這里已成為長江特有珍稀植物的“博物館”。

      黃桂云副所長告訴記者,三峽集團堅持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同步,植物研究所采取特有珍稀植物保護與陸生生態修復相結合方式,開展三峽庫壩區植物保護工作,目前已建成國內種類最多、規模最大的長江特有珍稀植物保育基地。2018年底,三峽庫區的560種珍稀植物已全部得到有效保護,沒有一種植物滅絕。截至2020年12月底,植物研究所遷地保護長江特有珍稀植物達到1181種,累計繁育特有珍稀植物約18萬株。

      植物研究所開展了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研究,在三峽水庫155米至170米開展的耐水淹植物篩選試驗取得進展。目前,已建成了17500平米生態修復試驗、示范區,讓繁育的特有珍稀植物苗木回歸長江兩岸。

      植物研究所隨著三峽集團金沙江下游水電站建設的步伐,已初步開展金沙江流域植物保護工作。

      中國腹地寶貴的“淡水資源庫”

      2020年10月28日14時,三峽水庫順利實現175米試驗性蓄水目標。

      “蓄水完成后,在今冬明春的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為中下游補水,不僅可以改善航行條件,同時,三峽水庫作為中國最大淡水資源戰略性水庫,還可為下游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提供安全保障?!比龒{集團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水庫管理部高級工程師高玉磊說。

      

      ▲ 三峽水庫蓄水175米到位 攝影:劉華

      三峽水庫在每年10月蓄滿后,枯水期為下游實施補水調度,最小下泄流量由天然狀況下的不到30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顯著改善了長江中下游生態環境狀況。同時,由于水庫的調節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還有助于稀釋大壩下游河道污水,改善水質,減輕污染。

      可以說因為有了三峽水庫,中國腹地有了一座總量近400億立方米的國家戰略淡水資源庫。如今三峽水庫連續11年實現175米試驗性蓄水目標,每年枯水期補水超200億立方米,成為蓄豐補枯的淡水資源“銀行”,一江清水浩蕩東流,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