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綜合新聞

    歐洲激進脫炭:放棄煤炭核能,石油天然氣加速讓位

    《財經》發布時間:2020-07-14 13:57:41  作者:Julian Popov Kitty Bu

      2020年6月初,瑞典國有能源公司Vattenfall確認將在北??亢商m海岸海域建造一座1500兆瓦無補貼海上風電場——HollandseKust Zuid項目。新冠疫情導致的突然經濟下滑也沒有改變Vattenfall的這一決定。

      2015年,海上風電被認為是當時成本最高的發電來源。北??坑S蚰稠椖康呐馁u價格曾高達每兆瓦時117英鎊(130歐元),遠高于曾獲熱議的英國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電廠的每兆瓦時92英鎊。僅僅兩年之后,英國的海上風電拍賣價格就跳水到了每兆瓦時57.50英鎊。

      現如今,Vattenfall率先開始嘗試完全依賴市場的海上風電經營模式。與此同時,光伏項目已經在歐洲各地確立了其作為無補貼發電技術的地位。今年5月,位于英格蘭東南部的Cleve Hill光伏發電項目獲得了最終的建設許可,占地360公頃,足以為9.1萬戶家庭供應電力的該項目將成為英國最大規模的光伏發電廠。要知道就在幾年前,在陰郁多雨的英格蘭開發光伏發電項目還曾是能源大會上最常見的笑話。

      去年,葡萄牙的一家光伏電廠招標收到了每兆瓦時14.8歐元的歷史最低價。今年5月,在被認為投資風險頗高的歐盟之外的國家阿爾巴尼亞,光伏發電價格也曾低至每兆瓦時24.89歐元。在嚴格的國家補助規則環境下,無補貼商業可再生能源項目正在歐洲各國落地。

      歐洲正在迅速推進零碳能源發展,同時拋棄煤炭、擠壓天然氣市場、逐漸減少石油用量并放棄核能。在短期趨勢上,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誤導性的數據。例如天然氣的用量在過去五年中還在上升。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兩年每噸25歐元左右的較高的碳價,還有儲量豐富且價格較低的天然氣通過利用現有燃氣電廠設施加快了從煤炭向天然氣的轉變。

      

     

      即便將這一增量計算在內,歐洲當前的天然氣用量也只和20年前的水平相當(同時期經濟總量已增長一倍),幾乎沒有新建燃氣發電裝機。大部分的新投資都流向了可再生能源、能效,以及越來越火熱的電池領域,能源數字化的投資也在快速增長,生物氣領域和更重要的氫能領域的發展計劃同樣充滿雄心。

      

     

      因此,天然氣的發展很可能將很快遇到阻礙,暫時性的增長也將停止。部分由于可再生能源增長造成的批發電力價格走低也使傳統能源裝機領域的投資不再具有可持續性。

      歐盟委員會預計,歐盟2030年的天然氣用量將在已經水平相對較低的2015年用量基礎上再下降29%。如果這一預測準確的話,天然氣用量在未來十年中將會減少38%。

      問題是這種脫碳趨勢將會持續多長時間。歐盟目前的立場是堅定的,也得到了所有成員國的支持(除波蘭暫時性和戰術性保留意見)。到2050年,整個歐洲經濟必須實現碳中和,當年新增的碳排放要和減少的碳排放持平。辯論的焦點在于中期目標制定。歐盟委員會已提議將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當前已通過的1990年水平的40%提高到55%。一些東歐國家在反對這一提議,而活動組織則堅持應將目標進一步提高至65%。到今年底,55%的目標很可能會被正式確定。這無疑將加速煤炭的退出,并給天然氣帶來更大壓力。

      一些游說團體正在反擊。雖然煤炭行業幾乎已經放棄,接受了煤炭在歐洲已經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的事實。但天然氣游說團體仍堅持認為天然氣是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燃料,并且燃氣基礎設施在未來還能被氫氣所利用。但這兩個論據都不夠充分。

      目前為止的實踐證明,除了個別研究和測試案例外,氫氣在供暖或發電領域的使用方式很可能將與天然氣不同。歐盟還在新建建筑領域強制性引入了所謂的“近零能耗建筑”(nZEB)標準。這些都是不需要天然氣供暖的高能效建筑。nZEB標準將逐步推廣至老舊建筑改造領域,進一步減少天然氣的用量。能效、熱泵、集中式和分布式太陽能供暖和地熱都將作為更優先的供暖燃料選項替代天然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趨勢的出現,并且數個國家都已經制定了相關規范來限制天然氣在建筑供暖方面的應用。

      核能會成為能源低碳轉型的一個意外受害者。核能可以生產零碳電力,尤其當我們忽略了建造核電廠的碳足跡,但它在歐洲的未來似乎并不樂觀。其原因是復雜的?;趯Νh境和安全風險的考慮,以及主要公眾輿論的意見,德國和奧地利等一些國家制定了強硬的反核政策。

      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對于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現貨市場價格,歐洲的核電生產成本過于高昂。新建核電廠的發電成本至少在每兆瓦時90歐元到100歐元。這樣的價格水平需要高額的補貼,而納稅人并不愿意支持此類項目??紤]到歐洲人口和經濟增長緩慢,并且由于能效的提高,整體能源用量正在下降。在這種環境下,當可再生能源配合儲能、開放式電力市場及需求側管理技術能夠以僅相當于新建核電廠三分之一的價格提供安全能源供給的時候,要證明核電價格的公平性是非常困難的。

      核能的發展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修建核電廠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我們已經看到能源格局在5年中就可能發生不可預知的巨大變化,而修建一座核電廠可能需要10年到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保加利亞的第二座核電廠至今已經修建了35年,除了混凝土地基外仍未有更多的進展,幾乎沒人相信這座電廠還會被建成。第二,核能似乎并不適合于歐洲愈發自由化和一體化的電力市場。相比于基載負荷,該市場更重視平衡與彈性的作用。將重要的資金押注于成本如此高昂的東西上,似乎并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如果煤炭、天然氣、石油和核能都被驅逐或衰退,那么誰會替代它們呢?投資者們又應該關注哪個領域?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復蘇計劃將重點放在了建筑改造和氫能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和商業案例。建筑改造正在歐洲大范圍推廣,尤其是東部地區,急需數十億投資來升級他們的建筑標準。不過,建筑改造需要在材料、供暖技術、項目組織和金融工具上都進行大規模的創新。另一方面,許多人將綠色零碳氫能視為未來的燃料,認為它是歐洲要想保持能源領域領先地位而必須投資的一種技術。能源創新資金的很大一部分比例都將流向這一領域。

      顯然,得益于目前具有競爭力的低成本優勢,光伏和風電還將進一步增長。一方面為了在全球儲能技術競爭中保持領先,另一方面為了拯救其汽車產業,歐洲正大力投資電池技術。

      此外,新冠疫情復蘇計劃所支持的“歐洲綠色協議”還在推廣分散化能源解決方案,包括能源合作社、屋頂光伏、微電網和所有該領域的相關數字化技術支持。需求側管理將會得到發展,并將得到政策的支持以關聯能源轉型與數字化轉型。

      但要實現目標,歐洲還需要做得更多。水泥、鋼鐵和化學行業必須脫碳。新建筑材料必須得到發展和商業化應用。應擴大創新木質基礎材料替代水泥與鋼材的范圍??沙掷m農業、林業和生物經濟必須成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奇妙的是,一項有希望的創意來自于煤炭地區。歐盟委員會旗下研究機構——聯合研究中心最近在一份研究中指出,正處于轉型中的歐洲煤炭地區擁有與它們當前燃煤發電相同的光伏發電潛力。煤炭,尤其是褐煤地區,擁有大片不適合發展農業的土地、完善的電網(大多是國有性質)以及豐富的勞動力??偛课挥诓剪斎麪柕闹菐鞖W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提出,可以將煤炭地區轉變成低碳和零碳發電產業集群,實現可再生能源、儲能和綠色氫能產業與零碳轉型新產業的有機結合。這一課題也得到了歐盟煤炭地區轉型平臺的認真討論。這一手段可以將一些處于困難中的煤炭地區轉變為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最新技術的試驗場。

      此外,歐盟還必須將目光投向邊界之外,他們也確實正有這樣的計劃。在談到脫碳歐洲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的是整個歐洲,而不僅是歐盟。這是歐盟委員會國際化雄心的眾多跡象之一,也顯示了歐盟對其他國家支持的需要。

      歐盟不僅要管理北海海域的海上風電資源,也已將波羅的海和地中海包括在內,對黑海風力資源的興趣也在提升。漂浮技術的發展還將打開更多深水地區資源利用的機會。此外,烏克蘭和土耳其的陸上風能,可以用來發電的北非太陽能資源,以及巴爾干半島西部的水力儲存潛力也都將在轉型過程中發揮各自的作用。

      歐盟可能重新審視其電力高速公路(或超級電網)計劃,并評估連接北非、海灣地區、黑海地區和冰島的潛在可能。在其共同利益項目列表中,歐盟已初步批準了連接以上部分地區的長距離高壓直流輸電電網項目,并可能在未來批準更多此類項目。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正在研究所謂的邊界碳調整機制,一些人也稱之為碳稅。這一機制究竟將如何發展并落到實處目前還很難講,但清楚的是,歐盟將花費極大努力創造一個與全球其他地區公平競爭的碳環境??紤]到歐盟是全球最大的貿易主體,這樣的努力顯然將影響到許多行業的全球價值鏈。與歐盟合作開發一個全球性的碳市場可能成為一個不但有利于氣候協議的簽訂,更有益于互利貿易談判的良好平臺,進而打造更具可持續性、長效性和公平性的全球合作與競爭框架。

      在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和數字技術不斷進步的大環境下,加上“歐洲綠色協議”和新冠疫情復蘇計劃的支持,歐洲的氣候雄心終于越過了經濟臨界點,成為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商業主張。歐洲及其合作伙伴與競爭者們如何利用這一機會,將決定其在整個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以及全球貿易與工業發展的進程。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煤炭供應增量有限 電煤價格大幅上漲

    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編制辦公室發布的《CECI指數分析周報》(2020年第20期,下同)顯示,主產區煤炭管控依然嚴格,煤礦產能釋放不足,供應增量有限,坑口煤炭市場保持強勢運行。
    發電財經2020-07-14

    煤炭行業將迎來新“巨無霸” 我國第二大能源集團呼之欲出

    7月12日,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兗州煤業)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兗礦集團的通知,獲悉兗礦集團與山東能源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
    重要新聞2020-07-13

    APAC能源問題:日本準備好解決煤炭問題了嗎?

    日本的煤炭問題。日本的政策仍然集中在很少的本土資源上確保長期能源安全和具有競爭力的石油進口。幾十年來,煤炭一直是最合適的。國內和國際對中國煤炭消費的批評可能會越來越強烈,但日本今天仍然是全球第三大煤炭進口國。
    競爭情報2020-07-09

    5月份中國煤炭進口量首現下滑

    中國煤炭進口量經過前4個月的連續增長后,5月份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在進口政策的影響下,5月份進口煤炭價格運行也呈現先強后弱的態勢。隨著進口配額趨緊,中國煤炭進口量繼續回落的可能性較大,“迎峰度夏”即將到來,或將支持國內煤價穩中偏強運行。
    產業財經2020-07-07

    上半年煤市“坐過山車” ,下半年形勢樂觀煤價看漲!

    今年以來,沿海煤炭市場受疫情及復產復工、鐵路檢修等因素影響。短短半年之內,煤炭市場走勢和供需關系發生了多次改變,猶如過山車式的波動。
    產業財經2020-07-07

    湖北累計用能權交易成交190多萬噸標煤 成交額超1億元

    據湖北發改委消息,近日,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袁德芳透露,“十三五”以來,湖北省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用能權交易,累計成交190多萬噸標煤,成交金額超1億元。
    綜合新聞2020-07-07

    國家能源集團6月份煤炭調運水平創歷史新高

    經過持續優化提升產、運、銷一體化效率,國家能源集團繼5月份生產運營呈現良好態勢后,6月份生產運營關鍵指標快速提升,煤炭出區調運日均近97萬噸,高于去年平均水平約8萬噸,一體化運行水平創歷史新高,有力保障了經濟復蘇情況下的能源供應。
    行業要聞2020-07-06

    煤價何時恢復上漲步伐?

    五月份,下游用煤需求增加超預期,大秦線檢修使北方港口調入維持低位,庫存持續下降,出現煤種結構性短缺。此外,進口煤收緊,以及產地煤礦安監、環保趨嚴,煤炭供應有所收窄,秦港持續低庫存,促使港口動力煤價格迎來本年度的第一個大幅上漲期。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實際交易價格從469元/噸上漲至5月底的548元/噸,累計上漲了79元/噸。
    產業財經2020-07-06

    煤炭到清潔能源的全球轉型已觸及臨界點

    由落基山研究所、碳追蹤計劃和塞拉俱樂部聯合發布的突破性報告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數據和專業工具,可確保以公平可行的方式推進煤電在全球范圍內的逐步退役。
    競爭情報2020-07-03

    國家能源局提出煤炭消費比重今年降至57.5%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不超過50億噸標準煤,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7.5%左右。此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億千瓦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500億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
    產業財經2020-06-28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