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獲悉,7月25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重慶市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提出,圍繞全市現狀及規劃的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結合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十四五”期間,打造3個工藝技術水平一流、協同處置效應明顯、生態環境友好的綜合型靜脈產業園。2030年前,重點培育8個綜合型靜脈產業園。到2035年,全市共打造24個靜脈產業園。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公開征求《重慶市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為加強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重慶市靜脈產業園規劃方案》落地實施,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我委起草了《重慶市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希望廣大市民和相關單位積極建言獻策,有關建議請闡明理由和依據,并于2022年7月29日(星期五)前通過以下方式反饋:
(一)電子郵件:cqsthb@sina.com;
(二)傳真:023-67575743;
(三)信函:重慶市渝北區洪湖西路16號市發展改革委資環處,郵編401121。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2年7月25日
重慶市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若干政策措施
(征求意見稿)
為加強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重慶市靜脈產業園規劃方案》落地實施,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科學規劃園區布局
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格局,按照相對集中、統籌布局,因地制宜、科學定位,集約用地、循環共享的原則,構建我市靜脈產業園空間格局?!藏熑螁挝唬菏邪l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管委會、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萬盛經開區管委會(以下統稱為“各區縣”)〕
2、圍繞全市現狀及規劃的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結合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十四五”期間,打造3個工藝技術水平一流、協同處置效應明顯、生態環境友好的綜合型靜脈產業園。2030年前,重點培育8個綜合型靜脈產業園。到2035年,全市共打造24個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二、加強園區用地保障
3、將靜脈產業園規劃納入區縣國土空間規劃,推動符合規劃條件的靜脈產業園,固體廢物處置設施部分參照城鎮基礎設施項目落實用地政策,循環產業部分按照經營性用地落實用地政策。(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各區縣)
4、靜脈產業園建設突出規?;?、集約化和產業化,加強與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整合分散布局的各類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用地,有效集約衛生防護控制區域用地,釋放生態空間。(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5、合理控制靜脈產業園用地規模。固體廢物處置區域要依托有條件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固體廢物處理設施,整合其它各類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循環產業配套區域主要結合固體廢物處置設施類型和各區縣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盡量緊鄰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周邊布局。各靜脈產業園可根據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實際建設情況和相關產業發展情況適當拓展用地面積。(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三、抓好綜合型園區示范
6、在主城都市區,推動有條件的城市整合相鄰區縣的固廢協同處置需求和配套產業,承接中心城區相關區域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和配套產業布局轉移,提升相關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和配套產業的規模效應,重點培育建設5個綜合性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相關區縣)
7、在兩群地區,推動各城鎮群內中心城市和具有區位優勢的區縣,整合周邊區縣的固體廢物協同處置需求和配套產業,重點培育建設3個綜合型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相關區縣)
8、渝北區圍繞生活垃圾焚燒、應急填埋等處置設施,進一步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市政污泥、裝修垃圾、醫療廢物、污染土壤等處置利用功能,發展生產生物柴油等循環利用產業,完善滲濾液、飛灰、爐渣等自行利用處置設施配套,創建國家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打造綜合型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水務集團,渝北區人民政府)
9、璧山區圍繞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整合廚余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處置設施,結合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培育相關循環經濟產業,打造綜合型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璧山區人民政府)
10、潼南區科學選址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整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裝修垃圾等處置設施,結合汽摩、智能終端配件等產業培育相關循環經濟產業,打造綜合型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潼南區人民政府)
四、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
11、創新建設運營模式,推進ABO、PPP等模式,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參與靜脈產業園建設運營。規范招投標管理,鼓勵市內企業與國內行業龍頭企業以聯合體的形式建設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區縣)
12、推行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靜脈產業園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各區縣)
13、統籌各級財政資金,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靜脈產業園及重點項目建設。對園區內符合條件的公共服務設施、環保設施等項目,優先給予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14、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靜脈產業園重點項目納入重慶市綠色項目(企業)庫,積極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大力推進綠色信貸業務,創新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鼓勵金融機構支持靜脈產業園及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監管局、重慶銀保監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各區縣)
15、支持符合條件的靜脈產業園企業進入擬上市企業后備庫,加強企業上市培育,暢通上市“綠色通道”,推動靜脈產業園企業上市融資。(責任單位:市金融監管局、重慶證監局,各區縣)
16、完善收費制度,按照補償成本加合理盈利原則,適時完善由政府定價的固體廢物處置收費制度;鼓勵靜脈產業園企業通過招標等市場化方式確定市場化定價固體廢物處理服務費水平,雙方按照優質優價原則自主協商定價。(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各區縣)
17、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市政污泥等收運處理異地補償機制。(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財政局,各區縣)
五、大力優化政務服務
18、規劃靜脈產業園所在地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本地城鄉生活垃圾等廢棄物相關管理辦法,確定運營標準和管理制度,把靜脈產業園區建設工作納入制度化、標準化軌道。(責任單位:各區縣)
19、對靜脈產業園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落實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重慶稅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縣)
20、落實《關于實施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措施的通知》(渝發改價格〔2022〕678號)等電價幫扶政策,指導靜脈產業園企業用足用好分時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區縣)
21、支持靜脈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落實上網電價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能源局,國網市電力公司,各區縣)
22、加強指導靜脈產業園規劃環評編制、報審工作,加快園區項目環評審批,提前指導服務園區內項目環評審批、排污許可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申領,促進項目落地投產。(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區縣)
23、加快辦理靜脈產業園企業固體廢物收運處置行政服務許可。(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六、建立完善配套政策
24、鼓勵靜脈產業園構建循環型產業鏈,推動“資源—產品—廢棄物”線性經濟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循環利用和環境降負。(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25、支持產業類型較為集中的區縣探索建立“城市礦產+”“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等特色靜脈產業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委,各區縣)
26、結合靜脈產業園城市廢棄物處置設施,加快推行城市垃圾分類,實現城市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區縣)
27、統籌建設靜脈產業園內道路、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基礎設施集約、集成、共享。(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國網市電力公司,各區縣)
28、從嚴從新執行環保排放標準,高水平建設園區廢水、廢氣、廢渣處理設施,加強垃圾焚燒煙道氣、粉塵顆粒物、垃圾滲濾液治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嚴格按照國家和市里相關規定處置園區產生的危險廢物,防止出現二次污染。(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區縣)
29、鼓勵靜脈產業園建立跨領域協同處置機制,探索市政污泥處置與垃圾焚燒、滲濾液與污水處理、焚燒爐渣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焚燒飛灰與危險廢物處置、危險廢物與醫療廢物處置等有效銜接,推動實現處置能力共用共享。(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委,各區縣)
30、支持靜脈產業園企業與高校、研發機構等加強合作,圍繞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開展固體廢物資源化、能源化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研發,開展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鼓勵依托靜脈產業園布局科研教學展覽設施,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各區縣)
31、強化園區運營管理,根據不同運營模式,建立健全靜脈產業園區管理機構,提高統籌協調能力,確保規范運行。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搭建廢棄物處理信息、技術等共享平臺,實現管理的信息化、可視化,提高監督管理效率和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各區縣)
32、加強生產過程監管,嚴格園區內廢棄物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監管,對廢棄物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嚴格計量監測、集中收集和處理,鼓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各區縣)
33、支持靜脈產業園科研人才申報科技領域國家級人才計劃和重慶英才計劃。以實施博士“直通車”科研項目和海外引才引智項目為契機,支持青年博士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到靜脈產業園創新創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區縣)
34、鼓勵靜脈產業園設立科普展廳,著力打造科普基地和循環經濟教育基地,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建設靜脈產業園的認識,努力形成公眾自覺參與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各區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