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由中國電建成都院承擔監理的引漢濟渭秦嶺隧洞順利貫通,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底部貫穿世界十大山脈之一的秦嶺,穿越埋深達2012米。自此,全長98.3千米的引漢濟渭工程秦嶺隧洞全線洞穿。
這是引漢濟渭工程建設的重大里程碑,是實現2022年先期向西安市供水的關鍵。這個歷經數十年風雨、凝聚著國內眾多參建者精神與智慧的民生水利工程即將實現一江清水潤關中。
前世今生
陜西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秦嶺以南屬長江流域,水源豐盈,占全省總量71%的水資源;秦嶺以北屬黃河流域,卻僅占全省總量29%的水資源,缺水成為陜西省發展的最大瓶頸。
水從哪里來?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水資源豐富的秦嶺以南的漢江流域。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漢中就有了在漢江黃金峽建設水力發電站的設想。出于當時建設必要性和時間問題考慮,沒有付諸實際。
1993年,陜西省水利學會組織相關水利專家開始查勘工作,省內南水北調的構想真正進入實踐層面。
2005年,國務院批準了水利部組織編制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充分肯定從外流域調水解決關中缺水的必要性,并要求加快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前期工作。
之后的十年間,從中央到地方,經過大量可研和論證,水利部終于在2015年4月正式批復引漢濟渭工程有關報告。三秦人夢想的種子終于破土而出。
秦嶺初遇
時間回溯到2011年底,基于成都院二灘國際在國內TBM施工領域的管理技術優勢和突出業績,二灘國際承擔起難度最大的TBM施工段嶺南工程監理任務。
秦嶺隧洞TBM施工段嶺南工程位于陜西省寧陜縣四畝地鎮境內,標段全長18.275千米,其中TBM掘進施工段17510米,分為TBM第一掘進段9880米和TBM第二掘進段7630米。標段最大埋深2012米,采用直徑 8.02米的敞開式全斷面硬巖掘進機施工,連續皮帶機出渣。
二灘國際監理團隊的成員大部分從事水電行業的監理任務,2012年4月進場后,通過系統學習、組織內部考試、充分溝通協調等方式,很快適應水利建設行業的規程規范、標準、技術要求,僅用20天編寫、完善了內部管理制度17項,監理工作制度12項,監理實施細則23項,勇做新時代水利工程建設的排頭兵,為業主提出有價值的合理化建議,在引漢濟渭工程建設中迅速找到了自身的定位。
“獠牙”露顯
正當大家信心滿滿,準備在秦嶺深處要大展拳腳,指揮一條鋼鐵巨龍扎進大山的身軀時,現實給大家開起了一個個苦澀的“玩笑”。
首先是長距離連續超硬巖問題。TBM掘進中,為動態掌握隧洞圍巖巖石礦物成分、圍巖強度等力學指標,經監理工程師建議,最終確定了按照每100米一組進行鉆孔取芯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TBM施工段圍巖強度極高,直接的結果就是掘進效率低,還造成刀盤、刀具等部件大量消耗。
巖爆,世界公認的隧洞施工難題。隨著TBM掘進的開始,隧洞埋深的逐漸加大,巖爆顯露出了真實的獠牙。中等、強烈等級巖爆屢見不鮮、持續存在,極強巖爆也頻繁出現,對工程安全、進度和質量等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最為驚險的日子發生在2016年2月28日。那時還處于TBM試掘進階段,掌子面突然出現較大集中突涌水,主洞水位快速上漲,即將面臨隧洞被淹、TBM設備被淹等重大事故。危難時刻,總監理工程師果斷下達了停工指令,帶領監理部全體人員和參建單位一同奮力搶險。
逆境是創造強者的境遇,這前所未遇的困境和難題,后來都成為二灘國際監理團隊磨練自身的標靶。
愈挫愈勇
為了攻克工程建設中不斷涌現的世界級難題,成都院監理人發揚“老二灘”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發揮二灘國際在隧洞施工中的管理、技術經驗,多次提出高效科學的建議意見。
針對突涌水,他們建議引進在錦屏二級試驗成功的特殊材料堵水注漿技術,最終成功封堵48段集中涌水點,有效緩解了隧洞抽排壓力。
在攻克巖爆過程中,他們又主導引進微震監測巖爆預測系統。根據不同等級的巖爆數據,提前采取靈活的不同間距的鋼拱架、鋼筋排、納米噴射混凝土、漲殼式中空預應力錨桿、大墊板、柔性鋼絲網等聯合加強支護措施。在TBM掘進過程巖爆頻發的情況下,未出現一起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被多位院士、專家稱為奇跡。
針對連續超硬巖掘進,他們建議對國內外數十家刀具生產廠商的產品進行對比試驗,選取了最適合本工程使用的刀具,有效降低了刀具消耗量。同時,對刀盤的耐磨材質、零部件結構形式也進行優化,使刀盤更加適應工程。
同時,項目部成立“沖鋒號”黨員突擊隊,將黨旗插在施工一線,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作用。他們優化施工方案,狠抓施工工序卡控,實現了工序零耽誤、設備零故障,使得TBM在環境惡劣與圍巖強度高的情況下得以快速掘進,TBM有效工作時間大幅提升,走在全國前列。
大功終成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成都院監理人自2012年4月份參與引漢濟渭工程秦嶺隧洞TBM掘進段嶺南工程到如今的全隧貫通,至今整十年,每個人都從中得到了磨礪、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認知和能力。
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大功終告成。此時此刻,我們盡可驕傲地說:洞穿秦嶺,我們干的!
引漢濟渭工程從上世紀80年代陜西省內南水北調工程的醞釀,到如今隧洞貫通,已然走過30多個春夏秋冬。一粒種子逐漸長成參天大樹,即將蔭被三秦大地。引漢濟渭工程的建成,將實現長江和黃河的熱情“握手”,將盤活整個陜西水資源,大幅度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不久的將來,隨著引漢濟渭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陜西供水格局也會被重塑,“八水繞長安,翠綠滿皇都”的盛世景象將再次重現,引漢濟渭的歷史功績必將鐫刻進新中國治理大江大河的時代豐碑中。
秦嶺隧道貫通儀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