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廣東院牽頭申報的《海上風電場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網關鍵技術及裝備產業化》項目獲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批準立項,被列為2021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六大產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項目,獲得資金支持2000萬元。
《海上風電場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網關鍵技術及裝備產業化》項目
研究目標
研發海上風電場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網的關鍵技術,實現重要裝備產業化。
研究內容
對海上風電場的???、海面、海底環境進行多手段、多層次、現場動態、實時、高精度立體觀察,監測成果與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已有的海上風電工程數據集成,形成一個“海上風電工程—生物—環境”相互關聯的大數據系統,為海上風電生態影響長期監測、監測裝備研發制造、生態影響分析研究論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研究意義
該項目的實施將助力海洋生態環境產業鏈構建,為海上風電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筑牢生態環境保護屏障,對增強我國核心海洋環境監測設備研發實力,實現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與海洋生態協調發展,提升廣東省能源產業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為落實《廣東省加快發展海洋六大產業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加快推動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務等海洋六大產業集聚發展,全面建設海洋強省而擇優確定的支持項目,單個研究專題可獲最高資金支持2000萬元。
此外,廣東院作為參與單位申報的《海上風電樁基礎及海纜穩定性動態監測一體化設備研發》項目,也同時獲得了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廣東院一直致力于促進海上風電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推動海洋經濟和能源結構轉型升級,至今已擁有海上風電各類自有知識產權100余項,編制國家重點圖書10部,參與了廣東省大部分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形成了適合我國沿海獨特環境要求的海上風電工程技術體系。
在廣東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廣東院先后完成了《廣東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編制及其修編工作,為廣東省海上風電資源科學、有序、連片開發建設提供完備規劃和技術保障。2019年10月1日,廣東院主編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標準》正式實施,成為首部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國家標準。2020年3月,廣東院牽頭建設的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2020年12月,廣東院獲評為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領軍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