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如東縣委書記沈峻峰、縣長陳慧宇率隊到中天科技河口本部調研,決定將成立中天本部“十四五”發展服務專班,明確支持中天牽頭沿海潮間帶光伏發電,建設業內一流的海洋資源綜合利用能力。
4月16日,如東縣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打造河口產業特色,支持服務中天十四五發展”,拍板利用如東地面及海域光伏資源優勢,支持中天科技與縣國有公司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光伏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產業發展、資源效益和本地利稅貢獻最大化。
4月30日,中天科技與江蘇東和投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動如東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發展,加快打造如東“綠色能源示范城”的閃亮名片。除了授權光伏資源開發,合資公司同時還確定由中天科技牽頭與相關企業對接,為如東引進包括氫能在內的高科技產業,實現產業效率最大化。
......
這是繼中國宣布力爭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之后,中天科技今年頭幾個月從公司誕生地拿到的來自黨委政府的政策大禮包。
布局長遠,爭當“雙碳”超長賽道主力軍,中天科技借力地方黨委政府支持,深耕身邊特色資源實現了超前戰略鋪墊。
“雙碳”目標下的發展路徑逐漸清晰,電力成為減碳主戰場,作為電力企業,該如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中天科技長期服務于電力行業,近年來,又緊抓“新基建”、“海上風電黃金發展期”等機遇,攻堅克難,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公司現已形成海洋裝備、新能源、智能電網、光通信、新材料等多元化產業格局,整體盈利能力不斷提升。關于電力企業如何助力“雙碳”目標,中天科技認為既需要 “冷思考”,更需要 “熱作為”。
冷思考:新能源之戰其實是資源之爭
從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總計5.46億千瓦,如果要在2030年前完成12億千瓦的目標,意味著未來不到十年的時間,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要超過歷年總裝機。在風光進入平價、技術成熟、國內產業鏈逐漸完善的當下,未來新能源想要進一步發展,最大的制約其實還是資源。尤其對于像江蘇省這樣經濟規模大、能源資源稟賦少的省份,風光資源的爭奪就更為激烈。
耕地紅線不能動,林地不能建,陸上土地資源已數稀缺。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表明,光伏向屋頂發展,風電向海洋發展。江蘇如東擁有全長85.87千米海岸線,約占全省的1/9,灘涂資源豐富,可利用面積約為6.93萬公頃。利用潮間帶的淤泥質沉積地帶、淺水區等灘涂建設潮間帶光伏電站,形成了上層風力發電、中間光伏發電、下層灘涂養殖的“風光漁”一體化立體空間資源應用模式,可實現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并行。
據北極星電力網獲悉,“十四五”如東光伏資源已授權由中天科技牽頭開發,實現產業與效率最大化,預計裝機規模約300萬千瓦。
而這要歸功于中天在如東海上風電項目的合作基礎?!笆濉?,中天科技作為本土企業,參與完成0.8GWh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市場占比26%。在項目建設期間,中天致力于企業與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投資擴建中天海纜、新建海洋系統、海洋工程企業,銷售額達30億,促進了2000人次就業。
對如東灘涂光伏項目的開發,可帶動區域內電氣設備、電光纜材料、光伏材料、儲能系統等產品以及咨詢設計、工程總承包等服務的產業化發展,合計超230億。中天科技通過資源開發,獲得與發電央企深度綁定、戰略合作的機會,撬動域外“新能源+儲能”業務的拓展,實現更大份額的市場規模。
“十三五”如東的風電資源帶動中天海洋產業成為龍頭,“十四五”如東的光伏資源將推動中天光伏擠進行業頂端。
熱作為一:光伏板塊,上下游聯動,不懼平價
光伏板塊最熱的無疑是電池組件和逆變器企業,中天科技進軍光伏,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下游布局光伏EPC,上游主攻氟膜等輔材,這也符合中天企業精神,善于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光伏背板所用關鍵材料氟膜曾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
中天科技以資源帶動光伏技術總包業務的滾動發展,提供EPC總包服務。光伏EPC業務又進一步拉動產業鏈關鍵材料的開發與銷售,中天M3、T3氟膜產品性能優異。
據測算,如東灘涂光伏資源的開發,可帶動電氣設備、電光纜材料、光伏材料、儲能系統等產品以及電力工程總包、基建施工等服務的產業化發展,合計超230億。
熱作為二:儲能系統全場景應用
儲能現在很熱,這一波熱度來自新能源,來自碳中和?!半p碳”目標下,為有效拓展電網消納空間、減少棄風棄光現象,政策普遍要求對新增風光項目均需配套裝機容量5%-20%的儲能設施。
在儲能板塊,中天科技規劃儲能高性能(如: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快速充、超低溫、高倍率等)鋰離子電池研發擴產?!笆奈濉逼陂g,鋰電池產能將實現全面釋放,全面投放于電力儲能系統、通信后備電源,預計中天科技2021年大型儲能銷售將達行業前五,“十四五”末力爭行業前三。
2015年江蘇首個商業化鋰電池示范項目;2018年鎮江百兆瓦級電網側儲能;2019年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湖南長沙芙蓉52MWh電網側站房式儲能電站,開創租賃模式的歷史先河;2020年參與建成全球最大的江蘇昆山208MWh電網側儲能電站以及全國最大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動力電池規?;荽卫脙δ茈娬?;2021年湖南龍山縣大靈山風電儲能電站……。
豐富的項目經驗,全產業鏈拉動以及如東光伏資源優勢是中天科技在儲能行業長久走下去的底氣。
熱作為三:新型電力系統再造一個智能電網機遇
能源結構轉型帶動的不僅僅是風光儲的發展,還有電力系統的變革。
特高壓將更多的承載新能源輸電重任,導線也要能適應新能源波動傳輸特點;配電網要隨時應對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分布式能源的接入,還有數字電網建設需要線纜同時滿足電能和通信傳輸要求。
曾經,得益于特高壓高速發展,中天已形成完整的輸配電一體化產業鏈,為主網、配網、陸地輸電建設提供一流的系統解決方案和裝備,截止2020年底,中天全部參與了“十四交十六直”共30項特高壓工程,是特高壓電網建設的主力軍。
“十四五”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系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持續拉動中天科技創新,目前已儲備研發項目107項,中天科技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將成為新型電網建設主力軍中的排頭兵。
中天科技自1992年成立,到現在也有將近30年的時間,在光通信、智能電網、海洋裝備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 441億元,同比增幅13.55%?!笆奈濉?,順應“清潔低碳”新經濟秩序,中天科技將以新能源為突破、海洋經濟為龍頭、智能電網為支撐、5G通信為基礎、新材料為生長點的產業布局, 成為對區域經濟承擔責任的綠色制造科技集團,再造一個中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