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1月18日獲悉,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區域5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架空輸電線路運行復合絕緣子的紅外普測及數據分析工作。這是公司系統首次針對運行復合絕緣子開展普測。
復合絕緣子是電力系統防污閃的關鍵設備。隨著運行年限的增加,復合絕緣子發生劣化的風險不斷上升,對電網安全運行造成威脅。紅外普測有利于及時發現運行復合絕緣子酥朽缺陷,避免在持續高溫、高濕及大風等惡劣條件下發生斷串等故障。
在國網設備部的統一部署下,中國電科院直流外絕緣技術團隊針對復合絕緣子異常發熱和酥朽斷串問題開展深入分析,明確運行復合絕緣子紅外普測的現場判據,聯合系統內各單位開展直升機、無人機等機載紅外測溫,共完成近200萬支運行復合絕緣子的紅外普測。
結合現場實測統計分析和實驗室模擬結果,中國電科院分析復合絕緣子的材料特性及異常發熱規律,建立復合絕緣子硅橡膠粉化和芯體酥朽老化模型,揭示了地域環境、缺陷類型等因素對運行復合絕緣子發熱程度的影響。
中國電科院將針對本次普測中發現的異常發熱復合絕緣子,組織各相關單位開展年度抽檢并進行解剖分析,結合極端環境中的野外觀測站數據,繼續開展復合絕緣子材料和產品的長期可靠性分析,為公司研究復合絕緣子差異化運維檢修策略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