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依然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既要做好自身防護同時也要用安全保供電的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國電電力青海新能源公司水電運維中心負責人景欽煊的樸實話語,正宣讀著該公司干部員工的心聲,更詮釋著能源供給者的本色。
在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底線的前提下,青海新能源公司科學有序地組織特殊時期的生產經營工作。在雪域高原的戈壁大漠、山谷河床,有人堅守在電站主控室,有人每天要巡視運行設備十幾圈,有人雖然在居家隔離期,但手頭的工作卻一樣也沒有落下。
巡視讓設備更安全
疫情防控期間,要盡量減少四處走動,但對于一線員工來說,卻要通過加強設備巡視次數來提升安全指數。“為了保供電,各個水電班組每個班每兩小時就要進行一次系統性設備巡視,一天下來至少10次,一線人員只有通過加強設備巡視,及時監控調整機組運行工況,我們才能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電力。”生產技術部楊啟明主任說。
諾木洪風電場距離西寧近670公里,地處戈壁,人煙稀少。這里是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和變幻莫測的天氣,更有難以觸摸的鄉愁。“對我們來說,守護著33臺風機,就是守護著青海新能源公司新能源的安全生產,就是用我們特殊的方式為武漢加油!”陳嘉毅、許暐鼂等五人已經在電站待了快30天了。每天,他們除了監盤、調整,還要定期進行風機巡回檢查,工作區、生活區的定時消毒。從主控樓、升壓站,再到33臺風機,循回往復,多次“打卡”。特殊時期,還要增加巡視次數,他們是名副其實的“五人組合”。他們克服戈壁帶來的寂寞,盡管遠離親人,但他們依然滿面笑容。
在格爾木光伏電站,宋長鑫、李海棟、張昭等三個小伙兒也客串起來消毒員的角色,規范著裝、佩戴口罩手套,按照配比勾兌消毒液,每樣做的都一絲不茍。“現在每天不僅要做好電站的日常運維、巡視檢查,還要負責各區域的消毒工作,因為疫情,活動室也關閉了,食堂用餐采用分餐制,雖然枯燥點,忙碌了一些,但感到更充實了,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小宋說。
因為疫情影響,一部分員工還在隔離,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為確保電站安全穩定運行,三個人挑起了電站運維的重擔,可謂“三個人一臺戲”,白天,他們合理分工,有負責實時監視控制系統的,有負責巡視檢查運行設備的,巡視設備是可苦差事,需要頂著烈日,一個陣列接著一個陣列的轉,一個逆變器接著一個逆變器的看,一圈下來至少2個多小時……晚上,哥仨還要總結分析一天的運行工況,為下一個朝陽積蓄力量。
疫情防控期間,該公司所屬各場站負責人均堅守一線崗位,最多的已經待了近35天。
身兼數職樣樣行
綜合管理部副主任馬旭,除了每天具體負責公文處理、疫情防控日報報送等工作外,還要負責公司本部辦公區的定期消殺、通風,消毒液、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采購,更要考慮因機關食堂停業后的員工吃飯問題。
馬旭說:“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辦公區實行彈性工作方式并進行封閉式管理,所以要用比平時多幾倍精力去處理手頭的工作,不管份內還是份外,一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
像馬旭一樣份內份外一把抓的人還有許多,學科電站的陳文生,由于疫情期間電站所處區域交通封閉,每天他和站長郭慶下夜班后,還要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在門源、互助兩縣交匯處承擔生產、防疫等物資的轉運、接收工作。生產運行人員喬毅也在完成生產值班工作的同時,客串起了“廚師”。
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一直“戰疫”,青海新能源公司一線人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小年、大年、正月十五都在電站過的已經42天沒有回家的司機李炯,疫情以來一直堅守崗位的檢修工孫學軍,不能及時回家照料因腦出血,正在重癥監護母親的邵云等等,疫情面前,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他們是雪域高原上“最美的身影”,展示著各種的美,戴好口罩,穿好工作服,克服超出日常工作的困難……在他們心里,盡職盡責做好份內之事,保障正常生產運行,那涌動不息的電能,就是在向疫魔的宣戰。
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他們默默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更期盼著戰疫早日勝利的那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