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光伏發電產業迎來新發展。
圍繞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光伏項目,江西大唐國際新余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全面開啟“二次創業”,大力開發新能源項目,收獲了光伏項目開工建設從無到有,資源儲備和核準容量實現連續突破的好成績。
轉變觀念見成效
“我家從爺爺那輩開始就在火電上班,現在卻面臨轉型發展新能源,還真有點不太適應。”最初,新余發電公司很多職工對企業發展新能源項目持觀望態度。
為此,該公司把開啟新能源發展的第一步,錨定在轉變火電占發電企業主導地位的觀念上,積極引導職工解放思想。
該公司加大對相關文件政策的宣傳力度,讓“碳”的鑼鼓之聲“敲醒”職工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利用生產例會、班前班后等契機,借助門戶網站、櫥窗等,引導職工理解“雙碳”目標,認識碳控背景下的光伏產業會越來越好。
面對新發展階段,該公司還著力于暢通優化人力、技術、知識等全要素的流動和配置,通過充實隊伍力量點燃職工熱情。從最初的10余人到如今的33人,該公司不斷增派精兵強將成立了發展建設部、2個在建光伏項目部和3個前期工作小組,進一步提升光伏發展競爭力。
該公司通過提高知識技術增強職工信心,采用“集中學+自學”的模式,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推進高質量發展”專題(擴大)學習,多次邀請專家現場教學、答疑解惑,在學習中激發全要素的活力、效率和生產力,致力于光伏項目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發展建設。
在經歷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洗禮后,該公司涌現了一批在高質量發展中往前走、上臺階、作貢獻的職工。馬洪光伏項目部經理趙祥從鍋爐點檢到新能源工作,從零開始,多學、多問、多看、多跑,白天帶領小組成員跑現場、進政府,晚上加班對項目流程進行統籌策劃,擠時間學習國家、行業政策和法律法規,從一個光伏項目的門外漢成長為行家里手。
據該公司2021年職工思想動態調查顯示,94.76%的職工認為有必要在現階段加快光伏項目建設,反映了職工渴望大力開發光伏新能源項目。
穩增資源不嫌多
統一職工思想后,要開展光伏發電工作,仍然面臨很大挑戰。比如,怎樣在光伏資源已被大范圍開發的現狀下,持續新增光伏核準容量,實現火力發電向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象轉身”。
端“碗”看“鍋”——新余發電公司副總經理李林寶用四個字概括了發展的制勝法寶,就是既要牢牢把握現有光伏資源,又要持續新增容量。
為能找到符合國家政策的光伏建設用地,并保障電能順利送出,光伏項目工作小組不斷勘察摸排地塊、水庫,查看地形地貌,測算項目成本與效益,對照顛覆性因素篩選,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術解決用地難、接入難等問題。“參加光伏建設以來,感覺自己查看的資料比讀書時都多。”郭云鶴對光伏項目部成立之初的艱難記憶猶新。
回顧新能源發展的3年,該公司總能在關鍵節點上做出正確選擇,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贏得新突破:
2019年四季度,從零開始加速奔跑,實現了項目突破;
2020年初,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困難,實現了兩個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備案的好成績;
2020年下半年,破解新余二期平價光伏項目替代補足容量缺口的難題,迎來發展突破;
2021年5月,宜豐項目成功入選江西省光伏項目優選庫;
……
老樹新花正芬芳
“我們要乘著‘雙碳’目標的東風,抓住光伏發電高光時刻,開啟‘碳’路新征程。”該公司總經理萬國新在2021年工作會上,把早日實現項目開工建設、持續新能源項目探索列為年度重點任務。
作為贛西電網曾經的重要電源支撐點,新余發電公司現今機組存在設備老化、能耗較高等問題,讓人不禁對這座老廠提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疑問。
為此,該公司堅持技術創新,應用柔性支架新技術,充分利用建設用地,實現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推進“光伏+林業種植”發展模式,在不破壞茶油種植的基礎上,發揮項目效益最大化,開拓光伏新型商業模式;采取“自籌+融資”模式,減少自身資金壓力,減少項目運營成本,提高項目收益率。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以及起步晚、經驗少的短板,項目部成員用奉獻書寫奮斗篇章。李軍民在處理完母親后事后,強忍悲痛,提前回到工作崗位;黃國強在妻子生產后,來不及細細體驗初為人父的喜悅,便轉身奔波于贛州、新余;吳明龍放棄全家一起旅行的難得機會,以工作為重……
6月29日,隨著江西省最大容量地面光伏——馬洪光伏項目——開工建設,該公司用成績證明“廉頗老矣,尚能奮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