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三江匯流,沃土千里,鳥飛魚躍,稻花飄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深入龍江大地考察調研,為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擘畫藍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黑龍江奮力奔跑,攻堅克難,抓機遇、迎挑戰,塑造龍江新優勢、展現龍江新形象。
十來年,作為點亮“白山黑水”第一盞明燈的華電黑龍江區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切實發揮電、熱能源安全“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堅決守好龍江華電在祖國的“北大門”,讓“中國華電”品牌在龍江大地熠熠生輝。
十年夯實基礎打好保供抗疫戰
華電黑龍江區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逐級壓實責任,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隱患的整治攻堅,實施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依法治理,確保能源保供安全穩定。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以排查、整改、效果“三到位”為目標,持續加強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季節性和專項安全檢查,健全完善風險隱患數據庫,切實提高“兩個清單”“一本臺賬”管理質量,強化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防范工作,從嚴從細開展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注重查實情求實效,嚴格考核機制,確保安全生產的責任、任務、措施和要求落實到位,持續健全完善技術標準、技術規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措施,不斷提升技術對安全生產的支撐作用,鞏固夯實安全生產根基,全面保持公司系統安全穩定局面。
“你在單位保護好自己,不用掛念”“你在單位駐守,我在家里替你盡責,家里一切都好”……這是華電黑龍江區域所屬中國華電哈爾濱發電有限公司汽機分場檢修主任盧秉剛妻子發來的一段段微信語音。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考慮到檢修班組人員少、年紀大,部分職工還要乘坐公共交通等因素,盧秉剛主動提出駐廠堅守生產一線,已經半個多月沒有回家了。從給水泵到凝汽器,從汽輪機到脫氧器,從熱網加熱器到南線首站他都一一認真巡視,做好記錄,一趟走下來,便是一個多小時。當問到他想不想家,他說:“有點牽掛在初中讀書的兒子。”
近年來,面對嚴峻反復的疫情態勢,華電黑龍江區域嚴格落實國務院國資委等上級部門、屬地政府以及集團公司疫情防控各項部署要求,執行24小時保供服務“不打烊”,企業未發生停產停工現象,未發生聚集性疫情,保證了職工群眾生命健康,保持了機組設備的安全穩定,為城市居民電、熱等能源供應提供了堅強保障。同時,該公司持續履行央企社會責任,開展志愿服務348場次,2100余名職工參與,著力營造疫情防控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持續擴大“中國華電”品牌影響力,樹立積極正面的央企形象。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華電黑龍江區域系統干部職工充分體現華電人的擔當精神,7348人次駐廠堅守崗位,最多駐廠達97天,為電熱等城市“生命線”正常運行提供了堅強保障。2021年冬季,面對區域燃煤供應緊張、極端惡劣天氣,哈三電廠保供新聞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哈熱公司“11.8”應急搶險新聞被新華社、工人日報、中國青年網等重要媒體發布,作為經驗案例編入集團公司“我與時代同奮進”形勢任務教育讀本。
十年砥礪前行深化改革謀發展
新時代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龍江發展、深情牽掛龍江人民,兩次主持召開東北振興座談會,兩次親臨黑龍江視察,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華電黑龍江區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華電黑龍江區域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自“十二五”以來,公司新增4臺共1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淘汰8臺共46萬千瓦煤電落后產能,收購15.95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完成19臺次共551萬千瓦機組的靈活性改造、10臺次315萬千瓦機組工業供熱供汽改造。2022年10月12日7時29分,隨著#2背壓供熱機組的成功并網,被列為黑龍江省“百大項目”的華電黑龍江區域富發電廠向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長距離供熱項目正式投運,該項目穿越鐵路十處、省道五處、防洪堤壩兩處,采用國內首創的200兆瓦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輪機全背壓抽汽和切缸抽汽供熱改造技術。目前,項目投運情況穩定,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2400萬平方米熱用戶提供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熱能。
扎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入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華電黑龍江區域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高質量完成現代化制度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權責清單和各決策主體議事規則,妥善完成多經企業清理和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任務,穩步推動電力市場營銷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強化“三項制度”改革,常態化推進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深化“雙合同”管理,優化企業內部分配關系,有效激發企業動力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推進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
華電黑龍江區域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優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連續多年科技投入占比超過主營業務收入3%,累計投入科技資金近9億元,取得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11項,獲得國家專利202項(其中:使用新型183項,發明19項),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煙煤鍋爐摻燒褐煤、鍋爐高效超低NOx排放等技術推廣應用取得實效,扎實推進“數字華電”建設,先后建設完成區域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生產現場以及就地熱能關口計量裝置信息化管控平臺、新能源遠程集控及診斷平臺、AGC及輔助服務分析監管信息系統,入廠煤智能驗收系統,有序推廣數字電廠建設成果應用,切實提高科技創新對公司經營發展的貢獻度。
十年務實開放“華電藍”繪就大美龍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華電黑龍江區域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導向、目標要求納入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高質量研究編制公司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提升專項行動計劃,健全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體制機制,夯實火電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報告、核查管理基礎,防范碳排放權交易及配額清繳履約風險。大力發展新能源,加速提高風、光電裝機占比;穩妥推進淘汰煤電落后產能,降低碳排放強度;推進燃煤機組技術改造,提升節能降碳水平;提高燃煤質量以及供熱能力,有效發揮提效降碳作用,減低碳排放量。
在黑龍江省公布的2021年碳排放數據中,華電黑龍江區域作為省內最大的發電企業,按期完成了全國碳市場首個碳排放履約周期的配額清繳工作。履約后,其所屬的9家發電企業共盈余碳配額256.45萬噸,按2021年碳市場價格計算,盈余的庫存碳配額估值約1.28億元。全力推進科技創新技術應用,降低碳排放強度,助力綠色低碳發展,所屬哈發公司供熱機組采用低真空技術改造,節能降耗效果顯著,綜合供電煤耗由388克/千瓦時降低到180克/千瓦時;所屬哈熱公司350兆瓦機組汽輪機采用雙轉子雙背壓方式運行,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
2022年5月20日,華電黑龍江區域通過綠色轉型發展,成功降碳減排,實現碳配額盈余,積極與碳交中心及金融機構探索適合本企業的融資模式。通過“企業-平臺-金融機構”高效聯動,華電黑龍江區域獲得綠色金融貸款6200萬元,該筆綠色金融業務是目前黑龍江省控排企業以碳配額作為質押物獲得融資貸款額度最高的項目,在全國碳市場盤活企業碳資產方面具有示范意義,進一步推動了企業節能減排、綠色轉型發展,具有環境、經濟雙重效益。
十年紅色引領 信仰基因融根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守好江山責任重大。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華電黑龍江區域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能源央企,1927年建廠的哈發公司以“光芒萬丈”精神傳承至今、1938年建廠的佳熱電廠誕生了紅色經典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浴血奮戰、百折不撓代表;原蘇聯援建新中國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的富熱電廠是我國第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的代表,我國第一臺自己設計、自己制造、自己安裝的高溫高壓機組落戶于哈熱公司,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典型代表;自立更生、艱苦奮斗,國產6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搖籃哈三電廠、“黑龍江風電第一人”華富公司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企業,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十年來,作為國家電力資產控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華電黑龍江區域自強自信、守正創新,堅守紅色精神高地成為廣大干部職工的執著追求。
十年來,華電黑龍江區域集中力量修繕建設了佳熱電廠、哈發公司、富熱電廠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積極開展以“迎接十九大 弘揚國企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教育活動,同年8月,所屬佳熱電廠“家·佳”紅色文化廠史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全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并承辦了《紅旗文稿》主辦的《紅色文化在國有企業的傳承與發展》研討會。
2019年10月,新中國第一座高溫高壓電廠富熱電廠向國家博物館捐贈了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包括汽輪機轉子在內的9件實物,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2021年,更新了《又見佳熱》觀摩路線,增設了《咱們工人有力量》創作者馬可雕像。作為“中國華電系統紅色教育基地”的哈發公司,圍繞趙一曼、劉英源兩位歷史人物積極做好革命文物、革命文獻史料的調查征集和保護,持續弘揚“光芒萬丈”精神。
在建黨百年之際,華電黑龍江區域開展的“追尋紅色記憶、起航新征程”系列活動,多角度呈現公司濃厚的紅色文化積淀。新中國第一首工人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背后的紅色文化故事,集團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在央視《紅色財經·信物百年》欄目親自講述,在公司系統內外反響熱烈。
職工原創紅色話劇《趙一曼在哈發》首演通過抖音進行直播時,超過5500人關注,并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創新舉措推介到中央黨史學習教育指導組。
紅色教育片《激昂旋律》是集團公司唯一獲2021“能源奧斯卡”全國能源行業優秀影視獎作品。
制作紅色歷史文化宣教片,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紅色文化圖片展,一千余名職工同一時刻同唱原創歌曲《華電龍江暖人心》,廣大干部職工滿滿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歷史回響中汲取智慧,砥礪前行。
2022年7月,華電黑龍江區域富熱電廠“156工業記憶”主題紅色廠史館在建黨101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著力打造精品展陳,用史實說話,在守護中國電力紅色記憶的同時,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讓參觀者在參與式、沉浸式教育中,共同守護紅色文化根脈。
2022年7月,“156工業記憶”主題紅色廠史館在建黨101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著力打造精品展陳,用史實說話,在守護中國電力紅色記憶的同時,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讓參觀者在參與式、沉浸式教育中,共同守護紅色文化根脈。
矢志不渝、篤行不怠。華電黑龍江區域將按照集團公司“五三六”發展戰略,積極踐行華電黑龍江區域“12345”行動綱領,全力打造責任龍江華電、效益龍江華電、綠色龍江華電、創新龍江華電、幸福龍江華電的“五位一體”龍江華電,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優異的業績助力集團公司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