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除夕夜,我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句話:也許你一生有過很多次關于春節的美好回憶,但今年的春節,一定是你終生難忘。
春節,中國百姓最為看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但今年的春節,卻被籠罩在病毒的陰霾下。雖然華燈已然初上、但街上依舊形單影只。放假前,還在后悔因為節前工作太忙,沒能訂上春節期間旅游旅程的人們,是否到后來感到慶幸了呢?
是啊,誰也沒有預料新世紀的第一個20年代,竟以此種方式拉開了帷幕。但一味的恐懼、緊張、不知所措,能有什么用呢?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改變心態、靜心修行。
最一開始,做好自我防護,集中采購生活必需用品,開始了“閉關修煉”。以往,因為工作原因 ,每周末才接回來“暫住”兩天的孩子,如今可以較長時間地待在身邊了。不僅讓老人暫時擺脫了勞累,自己也終于有了較為充裕的時間與孩子相處。與他一起玩、陪他一起鬧、看著他一天天地長高,享受這難得的快樂,也體會到了人們常說的那句“陪伴,就是最好的愛。”
漸漸地,這樣的生活竟也變得豐富、忙碌起來。依然保持了早起的習慣,為孩子和家人忙碌著一日三餐。把每天晚上臨睡前從手機APP、朋友圈中學到的烹飪技術一一兌現。“兌現”成功的,自然是皆大歡喜,看著色、香、味俱全的成品,端上桌前,自己都忍不住拍個照片,也去朋友圈里“嘚瑟”一下。有“成功”的,自然也有失敗的“案例”,只能在小廚房里自己“消化”了,不然就真的成“笑話”了。
就這樣,以前必須排隊到外面早點鋪、餐館才能買到的美食,在這段日子里,被自己逐個“攻克”了,什么炸油條、糖油餅、煎餅果子、烤紅薯、貓耳朵、紅豆沙、手搟面……都不在話下。甚至蛋撻、蝴蝶酥等烘焙西點也收入“菜單”。
因為長時間看不到外孫了,姥姥姥爺也很是想念他。于是,年愈花甲的老爸老媽也使用上了智能手機,只為了每天能“看”到他們的大孫子。于是,每到吃飯時間的家庭“視頻直播”就在疫情居家這段時間里成了我家的“必修課”。固定的飯盆端上桌、抱著兒子做好、支好手機架、我家的非著名“小吃播”就要正式“上線工作”了。有時,“吃播”只顧自己低著頭吃飯飯,有時會很專業地用長著四個小窩窩的小胖手對著鏡頭展示一下美食、有時會“推送”手中的小勺,喂給手機屏幕那邊的姥姥姥爺……無論怎樣,“小吃播”總是我家最受歡迎的那一個。
過了全民大廚、“酵母”脫銷的階段后,我也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孩子的幼兒園一直沒有開學,但放假不能“放學”。借助幼兒園群里的視頻分享,我慢慢地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盡量擺脫孩子對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要讓孩子看書,家長的示范作用是無疑是巨大且必須的。為此,我們“約法三章”,當著孩子的面盡量少用電子產品。讀著自己喜歡的書,或者跟孩子一起讀書,一同呼吸著書中的空氣。
后來,又給孩子買了習字本、握筆器,教他寫自己的名字。每每哄著孩子寫字,他竟然也監督我要一起寫。就這樣,孩子寫名字,我臨字帖,也算是相互陪伴吧。漸漸地,幼子第一次學會了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而我,也在孩子的“見證”下,讓龍飛鳳舞的字跡規矩了很多,不得不說是特殊時期栽培出的一顆“無心之柳”。
而這樣的“無心之柳”,在特殊時期還有許多。我了解到,在我國,傳染病又被成為“瘟疫”。而在周代,就有了關于瘟疫的最初記載。之后的歷朝歷代皆有記載。而人們對付瘟疫的方法,從一開始的祈禱鬼神、驅鬼防疫到后來更為科學、主動的隔離觀察、立法防治、甚至在南北朝時期,有了傳染病醫院的雛形。到了兩宋時期,又有了專門的傳染病防治機構,由官方直接對其進行統一管理。而在明清時期,更有了很多關于瘟疫、痘疹、梅毒、瘧疾等傳染病的中醫學著作。
提到中醫,不得不提起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我國著名的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發現的青蒿素讓全球數百萬人挽回了生命,每年治療患者數億人。她讓中醫藥的科學性、嚴謹性得到世界的公認,被認為是20世紀熱帶醫學的顯著突破。在抗擊疫情期間,屠呦呦接受采訪時表示:為遏制和打敗新冠肺炎,中國正采取大規模和強有力的科學防控措施,展現了戰勝疫情的勇氣和擔當。
84歲的終南山、73歲的李蘭娟、我國首位自然科學領域諾獎得主屠呦呦、數十萬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上的“白衣天使”,僅用10天時間建起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還有無數不知名、奮戰在各自崗位上,為抗擊疫情做出默默貢獻的偉大“逆行者”們,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時代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每個人不僅在生理上多了份防護之心,更在心理上經受一次洗禮,我們的民族也再次經受住了一次嚴峻的考驗。無論是沖鋒陷陣的醫護工作者、還是你我一般“閉關封閉”的普通人,這個特殊時期都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問過一個醫護界的朋友,“如果需要你去抗疫一線或者發熱門診,你會去嗎?”
“當然,我是黨員!”
“你不怕嗎?”
“怕,說不怕那是假的。病毒面前,是人都怕,但專業知識讓我有信心戰勝病毒、保護更多人!……”
沒有過不去的冬天,也沒有來不了的春天。待到山花燦漫時,邀君共飲一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