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13日,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石家莊市欒城區柳林屯鄉故意村試點應用農排電水共計智能終端。機井水泵通電后開始抽水,農排電水共計智能終端顯示屏上立即顯示出當時的機井灌溉用電和用水信息。農排電水共計智能終端是管理農業灌溉用能及用水的模組化智能終端,可輔助政府相關部門管理、控制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是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也是嚴重缺水地區。河北省水利廳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河北省79%的農田使用機井抽水灌溉,年超采地下水約50億立方米,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
據介紹,農排電水共計智能終端采用模組化設計,集成了“電-水”一體化計量、農灌用能分戶管控、農排機井精準定位等功能,可根據農戶實際應用需求切換功能模組,靈活應用于各類農業生產場景。終端于9月初在“渤海糧倉”等科技示范工程試點應用。
在不另外安裝水表的情況下,該終端就能精準監控灌溉水量。農戶可通過終端顯示屏的用水量監控界面或手機上的“農情寶”APP查詢關聯機井的當前用水量和本年度累計用水量等信息。借助“農情寶”APP,農戶還可方便地獲取機井定位、土壤濕度、用能情況等信息。
為解決農業灌溉用水缺乏計量和管控手段的問題,2019年,國網河北電力主動對接河北省水利廳,聯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組成“電力+水利+農業”技術攻關團隊,通過電力技術解決用水監管不到位問題,為政府相關部門控制地下水超采提供數據支撐。
技術攻關團隊成員在原有灌溉用能管理系統和“農情寶”APP的基礎上,應用“電-水”一體化計量技術,打通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與灌溉用能管理系統接口,研發成功農排電水共計智能終端。
國網河北電力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為石家莊市欒城區柳林屯鄉和景縣青蘭鄉共200眼機井安裝智能終端,后續將根據應用情況逐步擴大安裝范圍。河北省現有農排機井72萬眼。據測算,這些機井全部使用智能終端后,預計年可節水約1.1億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0萬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