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ㄉ辖拥谝话妫?/p>
以趕考的使命擔當奮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極具挑戰性、開創性的戰略性、系統性工程。國家電網公司黨組第一時間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部署,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深化研究,發布國內首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隨后制定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年),爭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推動者、先行者。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將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突破。
一是創新電網發展方式。把提高電網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能力作為長期任務,進一步完善特高壓骨干網架,持續優化區域和省級主網架,力爭2030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5億千瓦,支持各類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遠距離外送。
同時,針對新能源加快發展、新型交互式用能設備大量接入等新情況,優化完善配電網規劃理論、建設標準和管理體系,更好地實現微電網、有源配電網、局部直流電網等新形態電網與大電網協同發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為電網賦能,提升電網全息感知和靈活控制能力,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二是增強系統調節能力。新能源發電易受氣候環境影響,出力不穩定,“極熱無風、極寒少光”特點明顯,需要匯集各類資源參與調節,增強系統靈活性、適應性。抽水蓄能是目前電力系統比較安全、穩定、成熟的調節方式。我國抽蓄裝機規模位居世界首位,但在電源總裝機中的比重僅為1.4%,與發達國家7%~10%的比重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將堅持開放發展的理念,加強與社會各方合作,加快抽蓄電站建設,力爭2025年、2030年公司經營區抽蓄裝機分別達到5000萬千瓦、1億千瓦。同時,全力配合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支持新型儲能規?;瘧?。注重挖掘用戶側可調節資源,加大需求響應力度,力爭2025年、2030年公司經營區可調節負荷容量分別達到5900萬千瓦、7000萬千瓦。
三是抓好重大技術攻關。突出戰略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大力實施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攻關行動計劃,全方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重點開展“雙碳”情景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控制、多時空尺度電力電量平衡、仿真評估技術等領域攻關,積極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另一方面,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全力推進“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國產化替代步伐。同時,持續跟蹤顛覆性技術發展趨勢,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取得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當好現代產業鏈的“鏈長”。
四是滿足多元用能需求。適應能源消費升級新趨勢,發揮電力作為清潔高效二次能源的優勢,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品質。聚焦工業、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持續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預計2030年、2060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由目前的27%增長到39%、70%左右。大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積極推動電氫氣冷熱等多能互補、高效利用,促進全社會能效提升。堅持不懈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水平,打造“陽光業擴”辦電服務品牌,不斷增強客戶參與度、滿意度、獲得感。
五是凝聚行業發展合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涉及領域多,覆蓋面廣,時間跨度長,將帶來能源布局、消費方式、能源技術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需要在政府統籌下,凝聚全行業力量共同推動。我們將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促進發輸配用各領域、源網荷儲各環節、電力與其他能源系統協調聯動。加強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交流,持續深化價格與市場機制、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同發展、產業政策配套等重大問題研究,為國家有關方面制定政策提供支撐。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攜手國際同行共同為實現“雙碳”目標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