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優化用電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臨沂市在服務手段、辦電渠道上做“加法”,在辦電成本、辦電環節上做“減法”,實現“獲得電力”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多項服務實現全省首創,打造“獲得電力”臨沂經驗、沂蒙品牌。主要做法是橫向打通政企業務平臺,縱向深挖服務細節,將惠企惠民政策落實到底。
打通政企多家平臺 一鏈辦理 一窗綜辦
我市在全省首家實現基于工改系統和營銷2.0系統的“一鏈辦理”功能,為客戶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有效壓減了涉電行政審批環節和時限。市能源工作服務中心指導供電公司在“愛山東”“容沂辦”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嵌入“網上國網”功能模塊,持續打通和推廣線上辦電渠道,實現身份證、營業執照等電子信息共享,拓展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信息在供電領域的應用范圍,辦電便利度進一步提高。
“打通多家平臺,消除部門壁壘,從頂層設計上著手改革,雖然難度大,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大幅提高了辦結效率,群眾滿意度持續攀升。”市能源工作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多項目“一窗綜辦”。在全市供電營業窗口率先掛牌10個“水電氣暖信視”共享營業廳,為用戶提供水電氣等6個行業4大類22項業務聯辦服務,實現新裝、過戶、銷戶等業務“一表申請”“一窗綜辦”。
簡化資料壓減時間 當日申請 當日接電
我市持續壓減辦電時間、環節、成本,市能源工作服務中心指導供電公司不斷提升辦電便利度,出臺優化電網項目審批流程、電力接入項目告知承諾制等政策。在全省首個實現1千米以下涉電行政審批線上代辦,高低壓辦電時長同比壓減26%。
“原以為至少半個月才能送電,結果3天就辦妥了。不僅減少10多天工期,還節省了10多萬元的投資成本。”郯城縣疾控中心建設工程項目經理楊振飛說。
全面推廣居民小區電動汽車充電樁“無證明”報裝服務,小區居民無需向物業提供證明材料即可辦理充電樁報裝業務,有效減少居民跑腿次數。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無感辦電 刷臉就辦
“真是太方便了!沒想到刷個臉就能辦業務,連身份證都不用帶了,還承諾當天就給裝好。”在費縣供電營業廳,正在申請安裝電表的王先生滿意地說。
全省率先推出“掃碼辦電”。用戶無需攜帶任何實體證件,只需使用個人手機登錄“愛山東”App,進行人臉驗證后即可辦理相關業務。該項服務實現了區縣全覆蓋,惠及全市現有高低壓電力用戶650余萬戶。
全省率先實現企業“無感辦電”。深化政務信息共享,市縣兩級全面貫通工改系統和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自動推送企業項目審批信息1570條。供電公司超前主動對接項目用電需求,真正做到“讓數據圍著群眾跑”。
降費助企不停電 持續落實“三省三免”
全省首家推出“三免”服務政策。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免費設計電氣施工圖紙、免費計算保護定值、免費安裝表前線。僅此一項就幫助3.74萬中小企業節省投資874萬元。
堅持持續落實“三省”服務政策。“三省”即省時、省力、省錢,今年累計為23家省市重點項目和2679家高壓客戶節省投資1.06億元,為全市范圍內4838家小微企業節省辦電成本1136萬元。
堅持不停電作業服務政策,不停電作業化率位于全省前列。組織開展大規模電網設備檢修1923項,城市、農村供電可靠率分別提升至99.97%、99.93%。
在疫情防控期間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保障19個疫情防控項目快速上電,為8個疫情防控項目免收高可靠性供電費443萬元。
營商環境提升無止境,我市以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為出發點,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群眾辦電滿意度,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記者 李守磊 通訊員 趙玉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