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生產管控中心高級運檢指揮員王馳通過生產管控平臺,檢查將于次日開工的500千伏泰興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更換工作施工方案,逐項核對作業風險預控措施等。“以往現場作業風險管控主要依賴各級管理人員現場蹲守、旁站監管,管控效率低?,F在生產管控平臺匯集了新一代設備資產精益管理系統(PMS3.0)及電網主設備知識庫信息,生產管控中心員工能提前研判作業風險,強化作業前風險提示、作業中在線監督、作業完成后過程回溯,引導現場各類人員規范作業行為。”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主任商少波說。
3月,國網江蘇電力聚焦保障設備穩定運行、電力可靠供應和現場作業安全等重點,啟動省、市兩級生產管控中心建設,全面優化生產管控體系,高效推進各層級生產業務管控全覆蓋。7月,國網江蘇電力初步完成省、市兩級生產管控體系建設。
明確各級職責定位,全面規范業務流程
9月29日,揚州500千伏汊王線計劃檢修,500千伏汊龍線與該線路同桿架設,帶電運行。
“對于此類高風險作業,我們核實現場勘查記錄后,依據三維圖形分析作業風險。作業開工前兩日,生產管控平臺向相關負責人、管理人員推送到崗到位提醒信息,向工作負責人發送風險提示信息,提醒需重點關注的作業工序,嚴防誤登帶電側等風險。”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副主任程星鑫說,“在變電站作業過程中如發生吊車不按既定軌跡行駛等情況,生產管控平臺會第一時間發出告警,相關人員隨即在現場復核確認,實現‘遠程+現場’生產作業風險聯防。”
年初,按照總部“5+N+2”項生產管控業務(生產信息匯集、生產作業風險管控、搶修指揮支撐、保電協調、配網民生用電保障5項核心業務,檢修計劃管控、設備缺陷督辦等N項常規業務,生產數據挖掘、生產質效評價2項遠期業務)總體要求,國網江蘇電力以生產業務管控全覆蓋為前提,明確省、市兩級生產管控業務模式及業務清單。該公司各級生產管控中心作為生產管控體系的載體,向上支撐設備管理部門,向下督導基層單位措施要求執行落地。針對生產管控中心的工作職責、業務內容、工作流程等,國網江蘇電力編制發布了14項規章制度、12項工作流程,制訂地市供電公司信息報送及發布管理、作業風險管控、設備應急處置等規范,確保該中心各項業務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信息共享業務協同,電網穩定運行更有保障
迎峰度夏期間,江蘇遭遇極端高溫、局部地區臺風等惡劣天氣。國網江蘇電力各級生產管控中心通過匯集PMS3.0、調度系統、遠程智能巡檢系統等的信息,跟蹤管控設備缺陷。特別是針對重載主變壓器和線路,各級生產管控中心綜合分析紅外測溫、智能巡檢、無人機巡檢信息,發布設備風險預警,督促提報消除缺陷計劃,保障迎峰度夏期間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生產管控中心全面收集設備各項運行參數,實時分析診斷監測數據,能夠對設備缺陷消除作業起到遠程指揮和全程管控的作用。”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生產運檢指揮班班長陳沖介紹。
年初以來,國網江蘇電力省、市兩級生產管控平臺基于電網資源業務中臺,全面接入設備參數、缺陷記錄、故障跳閘記錄共65類關鍵數據,滿足19項生產管控業務需求。7月,國網江蘇電力已完成基于PMS3.0的平臺基礎功能部署。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依托省、市兩級生產管控平臺精準掌握設備實時狀態,全面管控運檢資源,實現決策指令及現場信息在生產管控中心及作業現場的實時流轉,支撐生產管控體系高效運轉,分層、分級、分類實現信息快速共享、業務協同管控。
現場情況準確掌握,應急指揮效率更高
7月20日,鹽城遭遇強對流天氣,響水地區電力設備受損。鹽城供電公司生產管控中心值班員第一時間通過可視化裝備確定受損設備,并指揮運檢員工前往現場確認受災范圍,同步匯集災情相關環境、運維情況等數據信息,20分鐘內完成向省管控中心的災情初次匯報,為國網江蘇電力高效組織搶修提供有力支撐。
搶修過程中,省、市兩級生產管控中心密切配合,以保障民生用電為首要任務,實時掌控停電范圍,動態跟蹤配網設備受損及客戶受影響情況,精準調配搶修隊伍、物資,充分發揮了應急響應指揮部的作用。
截至次日2時,所有受影響客戶全部恢復供電。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作為“平時業務管控中心、戰時生產指揮中心”,發揮了搶修指揮支撐及配網民生用電保障作用。“過去應急響應啟動后,我們沒有一個好的抓手,缺乏對現場各類情況的實時掌握?,F在我們能實時更新應急要求,遠程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動態跟蹤復電情況,應急處置效率明顯提升。”國網江蘇電力設備部副主任張子陽說。
目前,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已全面開展“5+N+2”項生產管控業務。4月以來,國網江蘇電力生產管控中心已發布電網風險預警172項;累計跟蹤管控生產作業計劃1624項,遠程督查Ⅱ級及以上作業風險現場37個,管控Ⅲ級作業風險2612次;發布各類信息2168項共96368條,完成各類工作報表1251份,生產信息發布準確性達100%。該中心可在10分鐘內完成故障初步研判信息報送;對于缺陷跟蹤管控信息,30分鐘內完成發起、收集、整理及發布。(付慧 賈駿 王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