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電網人物

    四川涼山供電公司羅洪克姑:他讓彝族小村落變了樣

    國家電網報發布時間:2021-04-22 13:47:39  作者:姚興望 葉琳

      駐村第一書記小檔案

      姓名:羅洪克姑

      單位:四川涼山供電公司

      幫扶地點:四川省甘洛縣嘎日鄉阿渣爾吉村

      幫扶時間:2015年8月至今

      工作亮點: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培育特色產業,帶動村民持續增收;實施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助推鄉村經濟發展,打造美麗宜居村落。

      “這50畝黨參七八月份就可以賣了。除草的時候要仔細,不要把黨參挖斷。”4月18日,在四川省甘洛縣嘎日鄉阿渣爾吉村黨參產業園,駐村第一書記羅洪克姑正叮囑務工村民除草時注意保護黨參。

      阿渣爾吉村地處涼山州偏遠山區,是彝族聚居地,曾有貧困戶87戶493人。羅洪克姑在2015年8月被涼山供電公司派到村里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五年多來,他幫村里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產業發展。2018年年底,阿渣爾吉村退出貧困序列。幾年中,羅洪克姑成了村里孩子人人都喊的羅洪“阿普(彝語,爺爺)”。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村民幸福感

      從甘洛縣城到阿渣爾吉村,要走過幾十公里山路。路上景色宜人,入村后,一排排太陽能路燈映入眼簾,村子干干凈凈。

      “以前的阿渣爾吉不是這樣的。那時,村里的路不通,也缺發展資金,貧困發生率居高不下。”羅洪克姑說。

      入村以后,羅洪克姑跑遍全村,掌握了貧困村民的基本情況。“羅洪書記剛來第一天,就和我一起騎著摩托車走家串戶。我記得有一天下著雨,我載著羅洪書記往各家各戶跑。路爛道險,我們摔了好幾跤。一天跑下來,我都有點吃不消了,但羅洪書記卻一點都不在意。遇上家里特別困難的孤寡老人,他還自掏腰包獻愛心。”駐村工作隊隊員孟先林回憶道。

      在阿渣爾吉村,一句“行路難”道盡發展的艱辛。村民出門、農產品外銷、創收發展……每一樣都與道路相關。大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修路一直是村民翹首以盼的大事。

      2018年7月,羅洪克姑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委員多方奔走,先后協調資金220余萬元,新建了通戶路和通組路7.5千米。幾年中,他積極協調各方,配合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為村里修建了衛生室,向縣水務局爭取項目資金修建農田排灌引水渠,改造了飲水管網;向涼山供電公司匯報村里用電需求,由該公司投資在村里實施農網改造;配合相關部門完成46戶易地扶貧搬遷房屋的建設和D級危房的改造。

      如今,阿渣爾吉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有了顯著改善,村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羅洪克姑也成了村民眼中的知情人、知心人、熱心人。

      發展特色產業 帶動持續增收

      “大家不要急,排好隊,每一戶貧困戶都有。”2016年3月,在村里無集體經濟、政府產業發展基金又還沒到位的情況下,羅洪克姑為了不錯過花椒種植的黃金季節,自掏腰包從漢源縣買回3300株花椒苗分發給87戶貧困戶種植。

      零散的花椒種植遠不能讓村民脫貧致富,必須找到適合阿渣爾吉村的產業。羅洪克姑剛駐村時是發展產業的門外漢。為了找到適合村里發展的產業,他多次到田間地頭調研。一次走訪時,他無意發現村民有采挖野生中藥材到集市上賣的習慣。這啟發了羅洪克姑。他咨詢農業專家后了解到,阿渣爾吉村海拔1600多米,山地草坡較多、泥質良好,非常適合黨參種植,于是便和村支兩委委員商議種植黨參。

      一開始,土地流轉問題困擾著羅洪克姑。針對一些不愿意出租土地的村民,羅洪克姑多次走訪,為大家分析建設黨參產業基地的好處。漸漸地,多數村民認同了他的產業扶貧方案。

      “羅洪書記,阿爾木怕子家土地承包費每畝300元,他到地里除草、松土每天能賺80元。我也想這樣,行不?”2017年年初,因為前一年嘗試種植的30畝黨參長勢很好,有了收益,有些村民便主動要求把自家土地流轉給村里的合作社。2018年,村里的合作社黨參種植面積擴大到250畝,2019年達到280畝。

      目前,阿渣爾吉村有種植專業合作社3個,種植著黨參、半夏、羌活、黃精等。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由羅洪克姑幫扶之初的2301元增長到8313元。

      打造高標準農田 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

      2020年6月,羅洪克姑又盤算著將500余畝土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打造稻蝦、稻魚共生的農業產業園區,帶動村民進一步增收。

      他向地方政府協調,促成政府投資建設高標準農田,并于2020年11月如期動工。如今,走進阿渣爾吉村,田間地頭,幾臺挖掘機正在施工,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在溪邊,工人正在擴建引水渠,一派發展的新景象。

      “通過土地整合,農業生產實現了規?;?、機械化、合作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也能顯著提高。按照整理后項目區每年每畝稻谷收益1100元、魚蝦每畝7500元的保守估算,一年下來利潤能有430萬元,還是很可觀的。”羅洪克姑說。

      自從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村里原來小而散的地塊整合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農業生產格局,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為增產、增收帶來了更多可能。

      “在產業園或者高標準農田打工,一天能掙80元,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我們老兩口一年下來至少有4000塊錢的收入。”年近七旬的村民阿比尺沙說。

      村里的產業基地解決了老弱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創業。阿木史布是今年第一批回村創業年輕人中的一員。談起未來,他信心滿滿:“前幾年,我出去打工掙了幾萬塊錢?,F在家鄉發展好了,我準備流轉些土地種黨參,和大家一起致富。”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