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500千伏豐海、通海輸變電工程正式取得核準批復文件,標志著總長約700千米的清潔能源大通道——沿海二通道和東二過江通道將于年內開建,助力江蘇省新能源消納。
據了解,沿海二通道包括500千伏風通海、射陽、豐海等3條輸變電線路工程,需新建3座風電送出樞紐站、467千米輸電線路,是重要的海上風電匯集送出工程。東二通道建設內容包括總長236千米的500千伏梅里—鳳城輸電線路建設。目前,國網江蘇電力已建成500千伏泰興—斗山、江都—夢溪(大港)、秋藤—秦淮和三汊灣—龍王山等4條跨江輸電通道。作為省內第5條500千伏跨江輸電通道,梅里—鳳城線路工程將有效緩解現有的跨江輸電通道緊張問題。全部工程預計于2021年年底建成投產,總投資51.8億元,投運后,每年蘇北向蘇南地區輸送的清潔能源電量將增加173億千瓦時,拉動上下游產業產值200億元。
近年來,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打贏藍天保衛戰,在多方政策激勵下,江蘇新能源發電得到快速發展。其中,海上風電發展尤為迅猛。截至目前,省內海上風電裝機達453萬千瓦,還有83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處于規劃建設中。“江蘇風力發電主要集中在鹽城、南通等蘇北地區,距用電負荷極大的蘇南地區較遠。如何將風電等大規模清潔能源匯集接入省內500千伏電力主干網絡,并通過長距離輸電線路送至蘇南地區,成為促進風電消納的關鍵。”國網江蘇電力發展部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沿海二通道和東二通道工程將海上風電接入江蘇主網,打通了新能源輸送大通道,提高海上風電送出能力約640萬千瓦,預計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760萬噸,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31.8萬噸。
此外,隨著江蘇風電大規模建設,省內風力發電出力屢破新高,但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了挑戰。“我們依托江蘇電網新能源發電數據中心,168小時高精度預測新能源發電,為合理安排全省火電機組開機方式提供科學依據。”國網江蘇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適應江蘇新能源快速發展態勢,該公司持續研究新能源開發布局、接入管理、消納預警、電網規劃等,不斷優化海上風電并網方案,完善新能源接入管理規定,推進重點新能源配套工程規劃建設,提升新能源發電外送能力,促進新能源發電消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