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營商環境改革十大最佳實踐(2023)”正式發布,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改革成果案例入選十大最佳實踐案例。其中,廣州供電局“全國首創公用服務‘六聯辦’打造政企協同新標桿”案例榮獲第一名,越秀區“巧用信用數據 解決老城區水電氣報裝繳費難題”、黃埔區“創新工業園區轉供電改造模式 降低中小企業用電成本”分別入選十大最佳實踐。
全國首創公用服務“六聯辦”服務舉措
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示范標桿
“聯辦措施真是太高效了,加快項目辦電進度,為我們項目節省了寶貴時間!”近日,廣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一批在手訂單,需盡快推動新建項目投產。營業廳業務人員了解相關情況后,即刻指導楊先生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電、水、氣聯合報裝。申請當天,一支由電、水、氣客服經理與屬地政府專員組成的服務團隊當即成立,第二天便組團開展聯合踏勘,并初步擬定電水氣等接入及建設規劃。最終,電水氣項目提前一個月接入投產,有力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需求,為楊先生公司的發展贏得了先機。
在以往,報裝電水氣網,需要逐個服務企業網點來回跑,材料多、速度慢。如今,只需登錄一個平臺,提交一套資料,填寫一份表單,即可一站一次性辦理用電、用水、用氣、互聯網報裝所有業務。2023年,廣州供電局聯合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積極推動與供水、供氣、互聯網企業跨界合作,打破市政公用服務的信息壁壘,實現項目信息共建共享,在全國率先打造了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服務(聯合報裝、聯合踏勘、聯合檢驗、聯合賬單、聯合繳費、聯合過戶)。
“‘事事分頭辦’轉為‘高效辦成一件事’后,企業辦理業務耗時壓減達75%,有效降低了生產經營的交易成本。”廣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營商科高級經理周丹丹介紹,自“六聯辦”服務模式實施以來,累計受理用戶聯合服務超20萬宗,有效減少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成本和時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和便利。
“信用+供電服務”模式
破解老城區無產權用電難題
位于越秀區永泰村口1-2號前座的區子餐飲店,由于歷史原因暫未有獨立產權證。以往沒有產權證是比較難辦理用電申請的,不過這在廣州已經逐步成為歷史。
廣州供電局聚焦中小微企業無法提供用電權屬證明的問題,瞄準影響企業用電的“痛點”“堵點”,以越秀區為試點,聯合越秀區發展改革局,率先開啟“信用+公共服務”惠企服務模式,創新推出“信易電”用電申請模式。具備良好公共信用的潛在用戶可憑借信用主管部門出具的合格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以及向社會公開的信用承諾替代產權證明,實現辦電依據從“兩證”到“零證”再到“信用”的轉變,有效解決廣州老城區因歷史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無產權、未確權以及無法提供可供電證明建筑的用電難題。
正是得益于“信易電”用電申請模式,區子餐飲店成功進行用電報裝。從1月23日用戶申請簽約,到1月25日完成施工接電,總耗時3天。全過程客戶“零上門”,通過電子渠道完成所有辦電環節。自2021年底上線以來,“信易+辦電”服務模式已在廣州市11個區域全面鋪開,成功復制應用,為企業用戶提供更優質便利的辦電服務。
工業園區轉供電“三統一”模式
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用電成本
轉供電環節的違規加價問題一直都是困擾廣州市工業園區的麻煩問題。由于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不具備獨立物業及產權,只能作為轉供電用戶,需與園區業主再簽訂供用電協議。園區直接進行供電服務管理及電費收繳,園區內中小企業只能按照園區自行定價交費,存在收繳方式不統一不透明、計量表計落后、未嚴格執行轉供電收費標準的三大普遍問題。
廣州供電局以黃埔區為試點,聯合黃埔區營商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督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創新開發了“三統一”的園區升級模式,即統一收費規則、統一計量裝置、統一智慧用能平臺,通過黃埔工業園區智慧用能管理平臺(簡稱“埔e園”),推動園區向用電管理規范化、服務優質化升級迭代。
“自從有了‘埔e園’平臺小程序,我們公司每月的用電情況一目了然,真是太方便了!”視聯科技園內企業霍尼韋爾騰高電子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在園區用了新模式之后,一個月電費費用減少了12%左右。據測算,黃埔區155家工業園區全部改造完成后,6000家企業將受益,每年降低用電成本15%。
廣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的案例入選廣州營商環境改革十大最佳實踐(2023),這是廣州供電局與地方政府部門協同作戰的共同成果。下階段我們將繼續結合大政方針、政策要求,以及政府和客戶需求,發揮首創精神,實踐出更多全市、全國最佳案例,樹立現代供電服務體系標桿。”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洪林、于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