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從去年進入現貨市場時,就遇到很多阻礙,計量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廣東電網市場部專責吳敏告訴筆者,如何對相應計量裝置進行技術改造,以滿足小水電參與市場一直是電網公司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
據了解,廣東是小水電大省,已建小水電站數量居全國第一,電站主要分布在粵東粵西粵北欠發達地區,為廣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這些地處偏遠的小水電站公網信號覆蓋率較差,導致電能量數據無法自動采集,影響現貨交易的結算。”吳敏解釋,在粵北山區韶關有小水電站1697座,其中無信號的計量點就有290個,2017年北斗軍轉民技術的應用,解決了自動采集的難題,但受限于北斗通訊帶寬限制,暫不支持采集、上送表計負荷曲線,影響現貨交易的結算。為此,韶關供電局作為技術攻關試點單位,實施技術創新優化,突破北斗終端無法采集現貨負荷曲線的全省技術難題。
據悉,韶關供電局依托黎有錫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成立技術攻堅小組,全面比對、研判北斗計量采集技術機制,通過對78個字節的北斗短報文中實施突破,制定“一收雙析”的采集適應性優化技術路線,開發優化了北斗終端采集的邏輯機制以及北斗主站服務器組包解析程序,經過掛網驗證,負荷曲線采集數據完整率達100%。
目前該局已在乳源、曲江、新豐等區縣的小水電站內共安裝了北斗數據采集終端290臺,并在省級中計量自動化系統實現數據采集和監控,北斗抄表系統安裝數量占全部1700座小水電的17%,將計量自動化系統自動抄表率提升了17%,節約抄表成本約530萬元。下階段,廣東電網公司將統籌組織,采取現場輪換加后臺升級“雙模”的方式,有序推進全省北斗計量終端技術升級,可靠支撐市場化電價改革工作。 (歐陽逸雪 葉高楊 吳敏 孫漢威 張捷 付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