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巴彥淖爾地處北緯40度是農作物種植的黃金緯度帶,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也是生產和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綠色寶地,“八百里河套米糧川”的美稱享譽國內外。為保證現代農牧業建設和生活用電,巴彥淖爾供電公司主動銜接鄉村振興、農村牧區現代化建設步伐,持續加大配電網投資建設,有效解決了村集體新能源入網、邊遠牧區新能源轉網電等問題,為河套平原現代農牧業建設聚起能源火把,為農牧民新生活播撒出希望的星火。
“村集體分布式光伏并網”聚起能源發展“新”火把
走進烏拉特中旗宏豐村,屋頂、蔬菜大棚上整齊鋪設的“藍板板”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太陽能轉化出的電能沿著新建的配電線路輸送到電網中。“光伏“藍板板”致富“金罐罐”,我們村這五十多塊藍板板可是頂了大用了,一年下來有一萬五千多的集體收入……”村支書劉錦繡翻看村里的記賬本高興地說道。2021年,該公司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將村集體光伏項目并網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投資1091萬元,為全市290個村集體光伏發電項目完成并網工程建設任務,配合“全額上網”的接入方式,全市824戶分布式光伏全年收益達68萬元,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讓偏遠鄉村嘗到綠色新能源帶來的“甜頭”。“今年又建起二百平米的保鮮庫、烘干機,通過秋季售賣綠色農產品、冬季瓜果反季錯峰銷售,來年村民收入還會增加……”光伏項目并網作為扶貧工程,2021年地區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達53.67兆瓦,全年累計向電網輸送6913.96萬千瓦時電量,“造血”式扶貧真正讓村民實現陽光下賺錢、綠色脫貧。
“牧區試點用電升級”點亮草原現代化星火
推進牧區現代化是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改善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美麗內蒙古的應有之義。烏拉特中旗邊境蘇木嘎查多以畜牧業為主,部分牧民由于地處偏遠、居住分散,風光互補供電方式解決用電問題卻制約著現代牧區建設發展的步伐。“以前靠著風光互補發電,電壓不穩定,抽水澆地、飲牲口只能用柴油機,想擴大養殖,成本太高,這下好了,電夠用了,明年開春再養點大牲口,眼看日子是越來越亮堂……”作為現代化牧區試點用電升級工程的受益者,敖騰查干對未來熱騰騰的日子充滿了憧憬。2021年,該公司投資1345.6280萬元,通過新能源轉網電工程為烏拉特中旗8個鎮區、31個嘎查村實施惠民工程,新建0.4kV線路54.111km、新建10kV線路56.129km,新建臺變64臺,解決了160戶牧民生產生活等用電問題,為荒漠草原點亮現代化生活的“星星之火”,助力牧民搭上農牧業現代化發展的致富快速列車,助推牧區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發展新路子。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隨著地區配電網的升級改造,一基基嶄新的桿塔延伸到偏遠牧區和鄉村,新能源順利并網成為地區能源新支柱,新能源轉網電讓農牧區開啟高配置的新生活。(文:王文杰 圖:趙瑩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