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高度普及,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已深入生產的各個環節,智能巡檢、智慧監管作為安全生產的關鍵觸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在人員保障、減少人為失誤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難看出,AI技術正在顛覆傳統工業的運作模式,成為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過程中,我國也誕生了一批新興“生產工具”,昇騰AI就是其中一員。越來越多的企業依托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探索人工智能在安全生產等核心環節的應用創新之路,以強大的算力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風電進入“大葉片”時代 AI助力破解安全巡檢難題
在鄭州中科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記者了解到,常規的葉片巡檢作業往往采用望遠鏡、吊籃、蜘蛛人、回形平臺等方式,不僅效率低、強度大、安全風險高,還要承擔停機損失的發電量。即便是無人機葉片巡檢,也需要高度依賴巡檢工人的技術水平和判斷能力。
如何克服傳統巡檢模式的局限性?在智能時代的驅動下,研究院經過反復打磨,率先提出利用“無人機巡飛+AI智能分析”的方式進行葉片巡檢,既能保障人員安全,又讓數據更精準、生產更高效。
據研究院產業化處梁志軍介紹,“無人機巡飛+AI智能分析”模式主要利用無人機掛載“毫米級高精度攝像頭”,拍攝風機葉片,并對采集到的風機葉片缺陷進行數據集標注,最后基于昇騰Atlas800系列訓練服務器進行模型訓練。“結合AI技術的巡檢模式,風機自己就能運維了,出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告警,還能給出解決方案。整體下來既保障了生產安全,更實現了風機運維的降本增效。”梁志軍如是說。
河南某風電場巡檢作業中
從清潔發電到配電安全 AI助力能源產業向“新”而行
想要實現更安全、更高效的電力能源開發和利用,不僅要關注發電領域,配電和供電等每一個節點都至關重要。
在配電環節,配電房作為保障電力供應穩定可靠的關鍵承載,其安全運營需求不言而喻,做好安全巡檢工作勢在必行。與發電環節相似,依賴人工的巡檢模式必然要被時代所淘汰。河南長業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業智能”)深知這一點。
據悉,長業智能隸屬于鄭州中科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前者在智能礦山、安全生產等領域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而針對配電安全,長業智能打造了配電房智能巡檢解決方案,以集中監控平臺、站端管理平臺為核心,融入了昇騰AI技術,結合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在線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實現對配電房內設備和環境的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檢和實時監控。
長業智能總經理朱慶華表示,“現在有了以昇騰AI為代表的新興‘生產工具’加持,電力生產的各個關卡都變得高效了,能源設備的運行效率更高,運維管理也更容易了,大大解放了勞動力。”
某配電房智能設備正在進行巡檢工作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能+”(AI+)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領域正在積極探索AI帶來的便利與活力。AI想要真正落地于具體的領域和場景,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企業及科研機構多方力量共舉,方能厚植出人工智能的肥沃土壤。
在這個過程中,昇騰AI作為“養分”,在“根”技術創新及軟硬件協同方面發揮著自身優勢,賦能千行百業向“智”而行,相對而言,各行業伙伴及開發者也支撐了昇騰AI產業生態的持續繁榮。二者能力互通、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邁向新的高度和廣度。(陳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