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能源互聯網 > 綜合新聞

    南方電網首個“新型能源技術+數字化平臺”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在深投運

    深圳特區報發布時間:2024-03-25 11:40:15  作者:方勝 楊晶晶

      天臺上綠草如茵,透光薄膜光伏組件在防曬又不影響樓下中庭采光的同時,源源不斷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核心辦公區供電;一樓停車場,“車網互動”標牌映入眼簾,新能源汽車可在此將車載閑余電能返送電網……

    圖為南方電網深圳福田供電局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天臺上的可透光的薄膜光伏組件為建筑提供綠色電能。

      這里是南方電網深圳福田供電局,一棟近40歲的老舊建筑,同時也是本月中旬投運的南方電網首個集新型能源技術、數字化平臺于一體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區。通過“光儲直柔”、車網互動、超充、碳排放監測管理等技術應用,老樓添新綠,每年可節約42萬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9噸,相當于植樹1萬棵。

      “‘新’首先體現在新技術。”深圳福田供電局副總經理鄧世聰介紹,該局大樓屬于深圳第一批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得益于開源、節流、互動三方面技術改造,整棟建筑實現節能降碳。

      “直流電較交流電而言有降低電力傳輸損耗的優勢。我們建設‘光儲直柔’新型配電系統,通過復用天臺既有的遮陽棚支架搭建光伏,實現綠色用能和直流供電。”深圳供電局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趙宇明說,光伏自發自用,余電自動儲存,夜間通過儲能系統再對大樓進行供電。光伏與充電樁、直流空調、直流照明等連接起來,提升光伏發電利用率,直接降低建筑碳排放10%。

      使用新技術的最終目的是支撐用能管理常態化、精細化。在辦公室,隨著工作人員離開,空調轉入關停狀態。而這離不開傳感器的作用。憑借樓道天花板等角落里部署的上百個傳感器,照明亮度、“高效變頻多聯式空調+新風系統”的溫度等,皆可根據人流量、氣溫、光照而自動調節。

      同時,這些用電設備的情況,都會體現在后臺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統上。管理人員只需點點鼠標,能耗量、碳排量等數據便一目了然。通過分樓層、分區域監測這棟建筑面積超4000平方米的樓宇用能情況,可為制定節能管控措施和相關督辦工作提供依據。

      “現在我一進辦公樓就能直觀感受到綠色氛圍撲面而來,無形中自己也會在出行、生活用電等方面更加注重低碳環保的方式。”吳海燕在此工作18年,談及新變化,她眼里滿是欣喜。

      “通過光伏和節能措施來‘開源節流’,節能減碳有一定限度。所以我們還采取了其他方法。”趙宇明說,相較傳統綠色建筑,這里的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統對接深圳“雙碳大腦”、虛擬電廠,可承接電網指令,“指揮”智能電器設備降低功率,幫助電網精準調節負荷,使建筑和電網“互動”起來,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同時進一步提升建筑的節能降碳成效。

      “在深圳打造‘超充之城’大背景下,我們還建設雙向充電樁、超充樁,開展車網互動技術應用示范,可實現新能源汽車有序、柔性充放電,降低峰時負荷60千瓦,并提升近零碳示范的影響力。”鄧世聰說,下一步,他們計劃依托樓內的供電營業廳,打造可感知、可體驗的綠色低碳健康建筑示范推廣基地、科普體驗基地和技術研究基地,形成低成本、可復制、可推廣的既有電力生產辦公建筑近零碳改造示范樣板。(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 通訊員 楊晶晶/文 黃志偉/圖)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