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能源互聯網 > 專家觀點

    李瑋:手握大數據 馳騁物聯網

    金融界發布時間:2020-04-26 09:52:45  作者:陳碧玉

      在4月22日舉辦的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佳華科技董事長李瑋表示,2020年,公司將持續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方面發力,實現數據的復用和增值,成為物聯網數據的“托管地”,做實平臺化建設,構建智慧城市云鏈大數據平臺。“我們要成為物聯網領域的推動者、領航者。這條路一定是對的!”

      自3月20日登陸科創板,佳華科技在資本市場上“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在這背后,公司的科技征程早已“輕舟已過萬重山”。

      從企業信息化、企業物聯網開始做起,佳華科技在物聯網領域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憑借國產、自主、可信的核心技術體系,佳華科技不斷擴大業務版圖,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多個前沿科技領域大展宏圖。

      在4月22日舉辦的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佳華科技董事長李瑋表示,2020年,公司將持續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方面發力,實現數據的復用和增值,成為物聯網數據的“托管地”,做實平臺化建設,構建智慧城市云鏈大數據平臺。

      “我們借上市的契機,逐步落實好募投項目,進一步夯實技術基礎和市場基礎,實現物聯網數據的多元應用,最終將發展成為物聯網大數據的平臺服務企業。”展望未來,李瑋滿懷信心。

      創業“馬拉松”從山西跑向全國

      “公司一整面墻掛滿了李總的馬拉松獎牌。”佳華科技的員工告訴記者,李瑋是一名馬拉松愛好者,酷愛長跑,每天凌晨便起來跑步,起碼10公里,雷打不動。

      生活中離開不開馬拉松,工作上也充滿著“馬拉松精神”?;乜蠢瞵|創建佳華科技的歷程,堪稱一場酣暢淋漓的馬拉松。

      上世紀90年代,李瑋本科畢業后赴美深造,后于2003年12月回國創業。創業之初,李瑋與團隊需要攻克的是山西礦井的安全監控問題。李瑋介紹說:“當時4000多個礦井,最后整合成1093座,全部4級聯網,所有礦井要求智能化改造,涉及瓦斯、人員定位、產量等。我們就從智能化礦山做起,從山西到陜西,從內蒙古到貴州,前后做了4年。”

      在李瑋看來,最初的創業團隊只是一支“物聯網施工隊”,李瑋與團隊得以接觸各種大型監測系統,并積累了豐富的物聯網解決方案項目經驗。這些項目涉及諸多細節,例如引黃入晉工程智能化、煤礦安全監控、水環境監測、能耗監測、農產品溯源等,服務對象也在不斷擴大,如環保部、農業部、住建部、發改委、大型國企等。

      “物聯網涉及現場采集,需要用什么傳感器、用什么協議、形成什么樣的數據,以及最后形成什么樣的服務,各方面我們都做。”

      堅韌、執著的馬拉松精神,與李瑋創業一路相伴。“做煤礦監控時,為了更好優化傳感器的監控位置和狀態,我下井下好幾年,我們的團隊更是每天在井下實施運維、持續多年,最后我們做成了智慧礦山。”李瑋說,做湖泊生態修復時,他與技術人員的足跡遍布全國的江河湖泊。

      正是憑借這股子韌勁,李瑋率領公司一跑就是10多年,從山西起家,跑到北京副中心通州,并跑向了全國。

      2014年,佳華科技為北京市通州區研發出了大氣網格式監測體系,助力通州形成完備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次年,通州的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提高,通州環保局也因此建立了享譽全國的“通州模式”。

      之后的事情變得順其自然。李瑋說:“通州區非常支持我們,通州雪亮工程的視頻綜合化應用由我們承擔,從而使我們在智慧城市領域具備了很強的技術優勢。”

      佳華科技這一跑,還順勢“跑”上了科創板大舞臺。據李瑋介紹,由于通州項目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佳華科技最終選擇了在通州申報IPO。今年3月20日,佳華科技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通州第一個科創板上市企業,公司也由此踏上資本市場新征程。

      深耕物聯網 爭當數據增值“魔法師”

      由于佳華科技目前主攻的垂直領域是智慧環保,因此曾被當作是環保企業。說到定位,李瑋明確地表示:“佳華科技是一家物聯網大數據公司。”

      “我們想以環保作為垂直領域的突破口,形成我們對數據物聯網的認知。”李瑋解釋道,之所以選擇從環保領域切入,背后也有一番深思熟慮。李瑋表示:“做物聯網的平臺公司而非工程公司,首先需要聚焦。我們做智慧環保,開始是因為環保領域信息化基礎比較弱,競爭對手少有大公司,但真正讓我們聚焦于此的原因,是環保領域的數據共享性是強需求。”

      在李瑋的規劃中,佳華科技要復刻的是亞馬遜做互聯網電商時所走過的道路——先在垂直領域掙到錢,然后再做大做全。“我們目前在做智慧環保,在這個垂直領域把數據共享問題打通,建立全國環保大數據圖,形成穩定收益。與此同時,我們用環保引流,拓展智慧城市的其他領域,然后再做全產業鏈的物聯網大數據。”

      李瑋認為,物聯網必然與大數據聯系在一起,物聯網是由采集到的海量數據形成的數據應用。與互聯網數據相比,物聯網數據的真實性、實時性更強,可篩選、可利用的成分比例更高。“物聯網沒有數據天花板。”

      “物聯網發展了那么多年,一直沒有出現巨頭公司,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做的只是物聯網中的局域網。一開始,我們公司也是這樣,但現在我們要做真正的物聯網的廣域網。”在李瑋看來,需要一家具備公信力的公司,去做物聯網的數據“托管地”,“物聯網時代的大平臺公司一定都是數據源合法的,數據都需經授權。佳華科技現在能做到:你們把數據給我,我能讓它增值。”

      深耕物聯網領域10多年,佳華科技此次在科創板上市正是有意繼續加碼自身的大數據實力。佳華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投向大氣環境AI大數據體系建設以及大數據AI研發體系建設,此舉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智慧環保業務領域的物聯網技術服務能力,同時促進建立以環保大數據為引流,拓展智慧城市應用,繼而向全行業拓展的大數據發展路徑。

      防疫“黑科技”凸顯企業優勢

      佳華科技深挖數據價值增量的嘗試,不斷結出碩果。

      在疫情防控期間,佳華科技的研發人員迅速回到工作崗位。1月下旬,佳華科技攜手華為開發出了“疫情防控人工智能監控預警分析服務”系統,該系統融合了佳華科技的自研AI技術及華為云IEF智能邊緣平臺,可實現通行人員快速準確檢測、人員未戴口罩智能識別、人群聚集預警等功能,減少公共場所下的安全隱患,降低感染風險率。目前,該系統已在華為云平臺上線。

      “基于深度學習的原理,市場上的算法需求在有數據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做。”對于佳華科技的技術實力,李瑋信心十足。

      “當時華為與我們溝通協商,我們僅用了1個多星期就做出來模型和系統,因為我們真實場景樣本數量很多,AI團隊力量很強。”李瑋繼續解釋,全世界做人工智能算法的高手很多,關鍵還是要看真實場景的大量數據樣本和人工智能大數據體系,支撐算法團隊要能快速地“生產”算法。同時,依托強大的數據運營團隊,公司在數據運用中不斷優化算法,把算法訓練得更加智能。

      談起公司核心優勢,李瑋認為,“具備經授權應用的海量數據資源”正是佳華科技的核心優勢之一。

      海量的數據從何而來?李瑋表示,通過與政府等權威機構開展緊密合作,佳華科技取得了針對特定領域的數據集使用、處理的權利,提升了企業在數據資源層面的競爭優勢。通過充分發揮、融合不同數據采集渠道的特點,公司構建多源、多維、全面、綜合的環保和城市管理數據庫,確保掌握充沛、豐富、一致的數據資源,從而保障了數據分析和模型模擬的精準性。

      佳華科技從全國各地“雪亮工程”的視頻數據中發掘出更多用途。“‘雪亮工程’都是用于治安防控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用來發現穿行于市區街道上的沒有苫蓋的渣土車、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施工場地、裸露土地、道路揚塵等污染源頭。我們可以精確地定位到污染源,政府部門只需在規定時間內去處理好這些污染源,污染數據就會降下來。除了發現問題,還能夠直接做預測預判,并給出解決辦法,進行動態管控。”李瑋頓了頓說,“我們其實就是把政府部門的數據盤活了,讓數據發揮更多作用。”

      如今,在海量數據的加持下,佳華科技正朝著“物聯網大平臺公司”的目標不斷靠近。“我是做工控出身,對物聯網情有獨鐘。”李瑋堅定地說,“我們要成為物聯網領域的推動者、領航者。這條路一定是對的!”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工業互聯網”條件下新一代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的生產數據可以進行規?;写鎯?,實現以前不可能實現的大數據,并利用云計算平臺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對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和優化生產效率。
    電力物聯網2020-04-24

    從工業軟件轉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朗坤智慧”已接入35萬臺設備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國內傳統工業信息化公司也開始了互聯網轉型。36氪近期采訪了國內老牌工業軟件廠商「朗坤智慧」副總裁、工業互聯網子公司總經理毛旭初,探討了公司從工業軟件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的歷程以及目前其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新基建之數據中心2020

    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流量不斷增加。去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每戶平均月流量為7.82GB,是2018年的1.69倍,企業數據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市場研究2020-04-24
    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4月23日下午3時,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了相關情況。
    重要新聞2020-04-24

    改變世界——人工智能與物聯網

    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非凡進步的同時,物聯網(IOT)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當今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浪潮無疑是物聯網的崛起,它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又一信息化時代的變革。
    市場研究2020-04-24

    物聯網:2020年值得關注的14大新興趨勢

    物聯網(IoT),一種正在迅速豐富我們生活的技術。從家用電器到停車場和工作場所,物聯網的存在將無處不在。它是一種將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使機器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工才能完成的任務。
    電力物聯網2020-04-23

    物聯網重構人類社會

    傳統社會,社會活動、商業活動中,不乏有人想在更高的階層中獲得相應的利益,個人關注的點是“我能獲得什么利益?”。物聯網時代除了利益外,更看重個體本身具備多少價值,能為社會輸出多少價值,個人關注的點是“我是誰?我的價值是什么?我能為社會創造什么價值?”。
    電力物聯網2020-04-23

    物聯網+區塊鏈 將為數字經濟提質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下消費驟降,而線上消費激增。生鮮電商、網絡課堂,以及線上的疫情數據和防疫的知識,維持了我們相對有序的居家生活。
    電力物聯網2020-04-22
    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讓“新基建”更安全

    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讓“新基建”更安全

    近年來,數據泄露事件頻頻發生,隨著5G、物聯網等“新基建”大規模推進,未來個人信息在網上應用將更加普遍,非法數據共享與交易帶來的安全挑戰愈加嚴峻。
    市場研究2020-04-22

    2020年大數據開發行業就業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擁有數據規模增長很快,每時每刻、從天到地都有大量數據被產生和存儲下來。數據科學則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幫助決策。
    市場研究2020-04-22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