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閱讀
● 廣東提出計劃三年內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產業格局。
● 從2011年起,廣東電網公司佛山、江門、肇慶、清遠等供電局已陸續建立無人機團隊,開始探索用無人機代替人巡線。到2013年,南方電網公司無人機巡檢業務逐漸在全網推廣。
● 無人機在南方電網供電區域已實現輸配變三個專業的巡視全覆蓋,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機巡覆蓋率、三維數字化通道建設覆蓋率、無人機自主巡檢線路覆蓋率均達100%。
● 南網通航公司已拓展老撾無人機巡檢及培訓服務、蒙西錫林郭勒無人機線路巡檢服務、粵電海上風電應急救援服務等業務,后續將加強行業政策研究及市場分析,積極擴大服務范圍,搶占低空經濟發展先機。
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開展實用型氫動力無人機巡檢,這是南方電網公司首次進行實用型氫動力無人機長距離通道巡檢。(資料圖片)
5月2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計劃三年內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產業格局。
“低空經濟”在今年全國兩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一時間,低空經濟成為了各領域的熱門詞。何為低空經濟?為何要發展又如何發展?本報聚焦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圍繞南方電網在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及產業布局,與多方共同探討電網企業在低空經濟的發展機遇。
我國低空經濟正在加速發展
據新華社4月7日報道,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向總部位于廣州的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頒發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生產許可證,該公司旗下某產品已具備量產資質,“打飛的”有望在幾年內成為大眾能享受到的日常服務。
低空經濟指使用各類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在低空空域開展通用、警務、應急等航空飛行活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廣泛體現于第一二三產業中,重點發展領域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綜合服務等重點業態。
“有人駕駛通用航空方面美國相對領先,根據美國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計算,通用航空產業占美國GDP的0.62%。但是在數字經濟為背景的未來,以綠色智能新型航空器為形態的未來新型航空產業,中國完全有望成為引領者。”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于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無人機產業鏈體系完備,消費級無人機經過多年的產品創新和市場培育,發展迅速,已在全球占據了市場地位,具備國際比較優勢。
《行動方案》提到,培育一批低空經濟領域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并計劃通過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支持低空產業發展,探索通過市場化方式組建專項基金,引導更多資金投向低空經濟重點領域。
“5G通信、管控系統、電池等為基礎設施的數字低空經濟中,中國已逐漸處于全球領先的行列,未來,低空經濟數字空域航線、大規模算力等將會是我們發展的方向,也是低空經濟的巨大潛力。”于一說。
目前,以工業無人機為代表的數字低空經濟正在加速發展,“飛行器+產業”“數據+服務”等新發展業態正在逐步形成,在低空經濟各種利好政策落地后,工業無人機市場也許是發展最快、產業最大、成果最顯著的領域之一。
人工智能成電網無人機應用探索方向
無人機行業既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質生產力落實到科技產業的重要體現。
目前,低空經濟在南方電網公司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低空飛行方面。在廣東深圳,無人機自動飛出屋頂“機巢”對輸電線路進行自主巡檢,工作人員只需在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的監控大屏上輕點鼠標,從塔材到插銷的電力設施細節均清晰可見;在廣東廣州,一臺氫動能固定翼無人機在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上空成功進行長距離500千伏輸電線路通道巡視飛行……
實際上,從2011年起,廣東電網公司佛山、江門、肇慶、清遠等供電局已陸續建立無人機團隊,開始探索用無人機代替人巡線。到2013年,南方電網公司無人機巡檢業務逐漸在全網推廣。
經過10年的發展,無人機在南方電網區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使用程度也越來越高,已實現輸配變三個專業的巡視全覆蓋。南方五省區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機巡覆蓋率、三維數字化通道建設覆蓋率、無人機自主巡檢線路覆蓋率均達100%,已基本實現“機巡為主,人巡為輔”的智能巡檢模式,具備無人機雷達、背包雷達、地基雷達激光掃描、可見光精細化巡視、紅外測溫巡視、多光譜巡視、傾斜攝影巡視、應急及通道巡視、360全景巡視、紫外巡視、夜巡等巡檢能力。
“無人機已經基本解決了電網機巡替代人巡的問題,但是無人機雖然有超于人類的視野和視力,但人巡的背后是人類識別缺陷的大腦,如何讓無人機裝上等同甚至超過人類識別缺陷的大腦,是我們目前正在攻克的難題。”廣東電網機巡管理中心技術應用推廣部經理劉高說。
今年4月,有“中國智能科技最高獎”之稱的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發,南方電網數字電網與人工智能重大科研團隊的攻關成果《基礎模型與知識融合的復雜電力巡檢視覺智能分析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南方電網公司積極開展電力巡檢視覺智能分析體系研究、探索人工智能產學研用全鏈條融合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南方電網公司輸配電部組織了數字輸電人工智能提升專項工作,調動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上百位業務專家參與到電力場景圖像專精化理解技術研發中來,與算法專家共同梳理業務知識。”南方電網公司輸配電部高級經理樊靈孟介紹,南方電網公司采用視覺基礎模型與知識融合的技術路線,構建電力巡檢視覺智能分析平臺體系,大幅提升了銷釘缺失、鳥巢等關鍵缺陷的識別精度。與此同時,每個省級電網公司甚至地市供電局都可以針對量小且有特色的缺陷問題開發算法模型,“今年我們廣東電網機巡管理中心計劃要解決500多個缺陷識別的問題,目前已解決了120多個缺陷識別。”劉高說。
除了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識別線路缺陷,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隨無人機產業和電網行業的技術裝備的迭代和創新變得更加廣泛,越來越多“無人機+末端執行器(連接在機器人邊緣的工具)”正在落地應用:廣東佛山輸電線路直線塔超精細化巡視技術可實現設備的“毫米級”可見光及紅外檢測,廣西柳州無人機裝載滅火彈可精準撲滅模擬山火點,云南曲靖無人機懸吊鐵棒可不停電對直流線路進行敲打除冰,廣東江門無人機對輸電架空線路地線掛點金具銹蝕及附近銹蝕地線進行絕緣噴漆作業……
電網領域發展無人機潛力無限
南方電網公司無人機巡檢起步早、應用廣、認識深,不僅優化構建全域“無人化”智能巡檢體系,還不斷拓展無人機應用場景,開展了特種作業、基建驗收、空中吊運等“無人機+”融合應用嘗試。“像電網公司這種既有固定業務和大量應用場景,又有科技創新的能力和較大飛行量的企業,更能做到在現實應用場景的需求中進行科技創新的突破,這種本源性的創新在行業中是有絕對優勢的。”于一認為,由科技帶動的顛覆式創新往往很難出現在行業原有的優勢企業中,因為需求和發展是創新的內驅力。
創新是電網領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能夠讓電網運行更加安全、高效、經濟、綠色。“南網通航公司已成立通用航空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積極研究機器換人(制造業術語,指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多技術融合等領域,聚焦無人機空間遙感服務、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研發銷售、數據分析服務等業務,打造通用航空工程技術創新資源集聚中心、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中心、創新成果產業化發展高地。”南網通航公司安全生產部吳俊臣向記者介紹,南網通航正在依托自有無人機資源優勢,結合電網行業實際需求,積極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擴展應用場景,推動產業升級,布局新興產業,“我們正在將‘無人機+電力巡檢’‘無人機+智能操作’等電網的優勢經驗推廣至新能源站場、智慧城市、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等領域,挖掘以無人機為基礎的特種作業、空中運輸、基建航拍、安全監管等新的商機。”
目前,南網通航公司已拓展老撾無人機巡檢及培訓服務、蒙西錫林郭勒無人機線路巡檢服務、粵電海上風電應急救援服務等業務,后續將加強行業政策研究及市場分析,積極擴大服務范圍,搶占低空經濟發展先機。
“目前看來,無人機在電網各項基建、檢修業務中的運輸作用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無人機+末端執行器還處于起步階段。”劉高說,由于技術研發難度較高、業務需求范圍分散導致“無人機+”的現存種類較少,目前僅有X光檢測作業、沖擊式破冰作業、水沖洗作業、絕緣漆及PRTV噴涂作業、噴火檢修作業、非重載型空中運輸作業等,還需要精準尋找需求,開發相關產品投入現場作業。
在談到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和發展瓶頸時,于一認為,近兩年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和蓬勃發展的低空經濟市場,是“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雙向奔赴,必定會使該行業的發展有質的飛躍,但與此同時,進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讓低空空域的使用更加安全和高效也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關鍵。“當低空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安全和高效都需要科技進步的加持,如大數據算法基礎上的航路涉設計。”于一提到。
南網報記者 黃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