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刷臉”進出施工現場、實時監測施工環境、施工設備裝上“千里眼”……施工建設的所有設備均被實時監控,所有不合規范的操作都將被“抓現行”,并發出預警督促整改。4月10日,阿拉善供電公司參與開發的“智慧工地”信息化軟件在向德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現場正式上崗。
該軟件是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三維設計平臺對工程項目進行精確設計和施工模擬,圍繞施工過程管理,建立互聯協同、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施工項目信息化生態圈,并將此數據在虛擬現實環境下與物聯網采集到的工程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提供過程趨勢預測及專家預案,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
“智慧工地”項目在施工現場各個重要地點共設置了7個攝像頭,智慧大屏監控室時刻有值班人員,項目管理人員可通過“智慧工地”PC端、移動端實時監控現場,隨時掌握現場情況,也可以幫助管理人員更加全面掌握重點區域情況,如遇緊急問題,可以迅速采取響應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所有設備的運行數據都會自動存儲在系統后臺中為安全教育提供依據,通過數據分析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把握施工進度。
“‘智慧工地’信息化軟件讓施工現場長出‘眼睛’‘耳朵’和‘鼻子’”,看得見全景、聽得見指令、‘嗅’得到隱患,真正實現‘耳聰目明’”。業主項目部經理白瑋一邊通過移動端查看項目現場施工情況,一邊介紹道:“通過此軟件,施工現場實現了監管‘全方位’‘全天候’,小到一個開關柜,大到整個項目工程,不用去現場,就能夠對各種情況了如指掌。各部門管理人員也可通過手機安裝“智慧工地”APP,隨時掌握施工建設情況,實時觀察現場視頻監控和違章記錄,‘人防’加‘技防’,為工程質量與進度提供了雙重保障。”
截至目前,向德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現場已實現“智慧工地”全覆蓋,下一步,阿拉善供電公司將加大對“智慧工地”信息化軟件的使用力度,全面推廣至全公司電網建設主網、配網等工程領域,真正做到事前預警,事中常態檢測,事后規范管理。(姜雪、馬立春、白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