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質檢員楊光在宣城110千伏開西一變電站現場開展施工驗收。“現在用數字化平臺里的藍牙數顯卷尺實測可以自動采集測量數據,完成人員身份識別后,直接生成驗收表單,既高效又方便。”質檢員楊光說。
楊光使用的正是基建全過程綜合數字化管理平臺。該平臺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基建部主導建設,旨在全面加快電網和基建業務數字化轉型。作為三家試點單位之一,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啟動該項工作,歷經10個月建設期、8個月應用期。2020年11月,該公司試點建設的省級基建全過程綜合數字化管理平臺率先與總部平臺完成生產數據縱向貫通,成為首家實現平臺單軌運行的試點單位。
“平臺的應用實現了電網建設由傳統管理向數字化管理的轉變。”國網安徽電力建設部負責人介紹,基建全過程綜合數字化管理平臺整體采用 “1+6+N” 模式構建。“1”指一橫,即項目全過程管理,包括單一工程的項目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建設、總結評價四個階段全過程管控;“6”指六縱,即基建六大專業職能管理,包括計劃、技術、技經、安全、質量、隊伍六大專業管理;“N”指多項應用,包括電子作業票、數字質量、三維設計等17個應用模塊。
在建設過程中,國網安徽電力優化基建合規管理剛性約束流程,將24個業務關鍵節點嵌入系統,實行“串聯管控”;堅持“數據同源、共享共用”,實現發展、設備、財務等部門橫向協同業務,總部、省公司、市公司、工程現場四級縱向數據貫通;通過推動“云邊協同”,研發現場感知設備,優化系統功能,研發電子作業票,實現數據自動采集、智能分析、一鍵生成等功能;通過統籌上下游資源,引導所屬各單位加快升級數字化應用,實現與相關企業級應用集成。
截至1月20日,基建全過程綜合數字化管理平臺已單軌運行60天,實現對542項輸變電工程、206家分包單位、20507人作業人員的在線管控。
國網安徽電力將繼續擴大實測實量儀器的數字化改造,加大施工現場的可視化深化應用力度,優化系統智能分析預警等功能,進一步優化升級基建全過程綜合數字化管理平臺各項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