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營銷服務中心反竊電專責董鵬收到反竊電監控系統新生成的疑似異常用電線索通知。他研判線索后,通過該系統將線索派發到赤峰供電公司。赤峰供電公司收到線索、生成反竊電工單后,將工單派發給出現疑似竊電情況臺區附近的供電員工。供電員工現場檢查發現了3戶竊電用戶,及時制止了違規用電行為。
國網蒙東電力員工應用反竊電監控系統分析預警線索。
反竊電監控系統是反竊電工作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以投入人力資源為主要方式的傳統反竊電模式已難以適應反竊電工作需求,迫切需要構建數字化反竊電工作體系。2019年,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計量所組建研發團隊,開始研發反竊電監控系統。2021年,反竊電監控系統研發成功并上線運行,解決了反竊電線索發現難、存證要求高、工單管理難度大的問題。截至2022年11月底,該系統已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4家省級電力公司上線應用,在推動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營造誠信用電氛圍和維護供用電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遠程發現竊電線索 提升工作效率
1月3日,蒙東開魯縣供電公司建華供電所用電檢查員靜永超接到反竊電監控系統派發的反竊電工單,立刻趕赴現場檢查。“部署反竊電系統之前,只能靠人工、靠經驗發現竊電線索,針對高損臺區我們得挨家挨戶查找問題,需要‘廣撒網、多跑腿’。”開魯縣供電公司反竊電專責劉憲懷介紹,“現在,人不用到現場就能知道哪有問題,工作效率高多了。”
反竊電管控系統在總部、省級電力公司兩級部署??偛恳患壷饕诠ぷ髻|量管控、業務成效評價等方面進行總體業務把控,省級電力公司一級主要在系統應用、功能優化等方面提升各單位的反竊電業務數字化水平。
中國電科院計量所研發團隊應用電力大數據技術,按照“機理-手法-特征”研判邏輯,研發了反竊電綜合診斷模型。模型以智能電表開蓋記錄、異常負荷數據等特殊事件為出發點,結合線損數據、負荷曲線,綜合分析異常用電行為,定位竊電點位,甄別竊電手法。通過模型計算,反竊電監控系統可以快速發現異常用電行為線索,指導反竊電人員精準開展現場檢查,節省了時間。
從反竊電監控系統部署至今,24家省級電力公司通過該系統共生成竊電線索70余萬條。與系統部署前相比,發現單條竊電線索的平均時長縮短約90%。
自動核查反竊電工單 保障業務合規
2022年12月30日,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營銷部反竊電專責陶洪英查看反竊電監控系統的數據看板,分析該公司所屬各單位的反竊電工單上傳數據,抽查工單的流程規范性和完整性。“本月各單位共制止違規用電行為165起,有一家地市供電公司相關情況有所增長。我們要抽查追溯該公司20%的工單信息,確保反竊電工作流程合規、證據完善。”陶洪英介紹。
反竊電工作需要保存大量的音視頻電子證據,數據量大、種類多。反竊電監控系統部署前,竊電證據基本存放在各單位的辦公電腦中,存在電子證據存放無序、易丟失等問題,取證質量也參差不齊。各單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核查反竊電工單的數據。
為了提高電子數據的存儲質量,中國電科院計量所研發團隊設計集中存儲架構,在反竊電監控系統中為每家省級電力公司設置對應的數據庫,讓數據上“云”,將反竊電電子證據與工單自動關聯。系統用戶點開反竊電監控系統中的工單,即可查看工單涉及的用戶用電數據、竊電行為、竊電類型等信息和電子證據。“系統中,一個工單就像一個文件夾,所有工單相關的信息都在這個文件夾里。”中國電科院計量所反竊電室主任張蓬鶴介紹。
中國電科院計量所研發團隊還針對竊電類型、竊電方法等類目,制訂了對應的電子證據上傳標準與證據自審查規則,提高電子證據質量;針對工單管理,為系統設計了異常工單預警提示功能,助力提升反竊電工作的規范性。
目前,基于反竊電管控系統,公司反竊電工作已形成總部、省級、市級三層業務管控模式,實現反竊電相關各項數據隨調隨用。2022年,反竊電監控系統流轉工單8萬余條,合格率超過97%。
發揮數據價值 提供輔助參考
1月3日,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營銷服務中心員工牛任凱通過反竊電監控系統生成了該公司2022年全年反竊電工作統計報告。“報告包含系統中各類統計數據,以圖表等方式多維度展示全年的工作數據,建議加強對低壓客戶的線路檢查。后續,我們還會參考統計報告,分析今年的形勢變化,編寫詳細的年度工作計劃。”牛任凱說。
隨著智能電表的普及與更多智能化監測設備的應用,電網每天都會產生大量數據。通過調研與交流,中國電科院計量所研發團隊梳理了反竊電業務需求,強化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價值,從竊電頻次、竊電特征等維度總結竊電用戶異常用電行為特征,開發防竊電改造、竊電風險預警等輔助功能,對竊電風險高的區域和點位開展針對性預警,2022年發布風險預警10余次。
張蓬鶴介紹,反竊電監控系統可為反竊電業務整體部署、反竊電技術研究、反竊電政策規范制修訂等工作提供數據參考,也可支撐涉電領域掃黑除惡、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2年,公司各單位依托該系統依法依規向各地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中國人民銀行共報送2763條信用信息。(王璧成 楊藝寧 曲大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