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5日國家電網舉辦的數字新基建發布會上,國家電網重點強調了將聚焦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并將打造一批“5G+能源互聯網”典型應用,同時還會在電力設備運檢等領域推廣北斗應用。
為了加速推動“數字新基建”的重點建設任務,國家電網這次還和國內多家互聯網科技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未來這些公司將會在大數據中心、電力物聯網等十個領域與國家電網展開合作。
據悉國家電網今年將在“數字新基建”部分總體投資約247億元,預計將拉動社會約1000億元的投資,意味著這些投資中也有華為和BAT等科技互聯網企業的身影,國企和互聯網企業通過各自的優勢相互合作推動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確實是社會的進步。
所謂能源互聯網,其實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電網的服務能力,從而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互通、共享互濟發展,但這一切僅僅靠國家電網一家企業去做是遠遠不夠的,在數字化的時代,推動能源互聯網還必須要與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如今國家電網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相信在這次簽約之后,國家電網一定會加大信息化產品的采購力度,甚至未來也會在資產、業務等各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并將企業的重心轉移到數字化新基建領域。
此前阿里云就對外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投入2000億元,將用于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隨后阿里云又宣布要擴招5000。騰訊則宣布未來五年內投入5000億元用于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雖然金額比阿里還要高,但兩家覆蓋領域都是新基建。
百度在6月11日也發布了百度AI新基建版圖,并在此前提出與廣州開發區共同打造粵港澳智能網聯先導區,落地ACE交通引擎。華為方面目前沒有推出具體的措施和投入資金,但實際上華為早已在多個行業場景下進行了長期持續的探索。
而華為和BAT選擇積極投入新基建、投入能源互聯網的原因,自然是看清了未來的形勢,能源產業作為重資產投入的行業,不僅非常有錢,還擁有非常多的數據,這其中的價值是相當高的,因此華為和BAT的加入在數據部分可以進行更深層的優化。
相信有華為和BAT的入局,在推動能源互聯網發展上,一定能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他們也會更快速滲透進能源行業。而這次戰略合作能夠集齊國家電網、華為和BAT五大行業巨頭,在整個業界也是非常罕見的,更何況這是一個高達千億元的“超級工程”。未來的能源互聯網會如何發展呢?值得我們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