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仍在投資中國
“新基建對整個行業都意味著巨大的機遇。”IBM 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包卓藍(Alain Bénichou)4月22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IBM將抓住中國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加快本土化布局,發力云計算和人工智能。”
根據官方對新基建的解讀,信息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三個方面之一,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新基建為在華企業的投資指明了方向。根據工信部賽迪智庫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新基建”七大領域預計帶動直接投資超10萬億元人民幣。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4月21日表示,在今年“三駕馬車”當中投資要“占大頭”。“貿易會比較疲弱,報復性的消費反彈也不會自然而來,所以今年主要將靠投資拉動,對高科技、大數據、綠色環保、5G工業互聯網等未來產業的投資。”朱民表示。
“根據我們觀察,外國資本沒有移出中國,反而加大了投資。”朱民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很明顯的趨勢是,企業對產業鏈的脆弱性有了一定認識,開始全球布局。而中國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仍有外資進來。”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企業一定會加大投資,現在的問題是投資規模多大,什么時候投。”陳興動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可能衰退2.5%。
包卓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盡管全球經濟正在經歷危機,但IBM將繼續履行對中國的承諾,加大與中國合作伙伴建立生態系統,從而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加的對于包括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需求。
中國云計算市場BAT“三分天下”
據英國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在第四季度已達33億美元,并形成了BAT三足鼎立的格局。阿里以46.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騰訊以18%位列第二,百度超過亞馬遜云服務(AWS)位列第三。
阿里巴巴4月20日宣布,未來3年將投資2000億元人民幣發展云計算業務,支持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包括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和網絡,促進數字化經濟的轉型。目前云計算業務僅占阿里巴巴總收入的7%。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表示:“我們推動數字新基建,推動云計算發展,需要有戰略性思維,不僅要基于眼下的基礎設施和供給側去投資推進,更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將新基建與未來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將消費升級與數字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將數據開發與數字新價值體系等多維度結合起來。”
劉松表示,云計算目前最大的成本還是CPU+GPU,提升CPU、GPU的效能和產業主導權依然是挑戰,只有突破這個技術門檻才有可能更好地降低成本。
中國的初創企業正在開發能夠替代國外CPU和GPU的人工智能芯片技術。芯片公司寒武紀自主研發的NPU相較于CPU和GPU,具備能耗更低且運算效率更高的特點。
4月22日,寒武紀與浪潮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整合產品和技術研發資源,聯手開發人工智能行業解決方案,并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方案落地和智算中心建設,智算中心也是新基建涵蓋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一。
雙方表示,當前人工智能計算需求正呈指數級增長,未來將占據80%以上的計算需求,智算中心就是承載這種人工智能需求的算力中心。
“寒武紀的加入將為浪潮帶來更加多元的芯片架構,提供更加豐富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滿足更多行業人工智能用戶所需。”浪潮AI和高性能計算總經理劉軍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