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內儲能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新增裝機將超過35吉瓦,連續三年單年新增裝機超過累計裝機規模。
智通財經APP獲悉,1月8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岳芬在2024中國儲能CEO大會上表示,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再創新高。她表示,2024年國內儲能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新增裝機將超過35吉瓦,連續三年單年新增裝機超過累計裝機規模。
資料顯示,新型儲能則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技術,主要包括鋰電池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液流電池、氫(氨)儲能等。相對于抽水蓄能,新型儲能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靈活、響應快速、調節能力強等優勢,能夠為電力系統提供多時間尺度、全過程的調控能力。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戰略機遇期,我國高度重視新型儲能技術產業發展。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出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
方案中要求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緷M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2023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做好新型儲能并網服務,電網企業及電力調度機構應公平無歧視地向新型儲能項目業主提供電網接入服務,保障新型儲能電站安全高效并網,從而提升儲能總體利用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全國多地紛紛出臺儲能產業支持政策。其中,廣東明確提出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廣東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并于成立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推動在建項目盡快投產達產。
在《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上,廣東提出錨定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總目標。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在2023年全年共發布儲能相關政策108項。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成立的儲能相關企業4044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創新創業熱情高漲。
在相關政策指引和支持下,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明顯提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4.5吉瓦/74.5吉瓦時,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50%。其中,2023年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21.5吉瓦/46.6吉瓦時,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
值得注意是的是,儲能需求仍將維持高增長。從全球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345GW-350GW,達到歷史新高,新能源裝機的不斷增長為儲能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電力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電力谷峰價差的拉大也為儲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紅塔證券指出,中國儲能產業在全球仍具有較大優勢。根據CBEA的統計,2023年中國頭部電池企業拿下了多個10GWh以上的儲能訂單,規模合計超200GWh。出貨量方面,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73GWh(以終端口徑統計),同比增長60%,其中中國儲能電池出貨約159GWh,占比92%,中國儲能產業供應在全球優勢明顯。在技術方面,大容量電芯仍在演變推進,進一步拉開和落后產能的差距,同時也提高企業的效率。
海通證券亦指出,隨著國內外風光配儲政策推進,綠色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高速增長,儲能系統作為提高新能源電力供應質量、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必備手段,存在較大增長空間。未來中長期看,儲能行業受益于碳中和目標、國內多省配儲、補貼政策推進及國外電力經濟性,市場規模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作者: 智通財經 葉志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