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 > 動態

    萬億儲能賽道持續受捧 超過500家VC/PE參與

    21世紀經濟報道發布時間:2023-06-14 14:00:41  作者:馬婷婷

      能源行業以規模大、鏈條長、帶動效應強等特征,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能源安全更是關系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和戰略性。繼2020年9月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我國的新能源行業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隨著新能源發電的滲透率逐漸增大,其并網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新能源配儲帶來的市場需求對儲能行業的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在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能源問題是中國與世界最大的共同利益,天然擁有全球化的市場。目前中國儲能行業在全球已處于領先地位,預計2027年其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萬億級別,如果加上周邊產業,規模還可能出現成倍增長。

      儲能裝機規模屢創新高 一級市場十分活躍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下,我國的儲能行業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市場規模都得到了大力發展,已位于全球前列。CNESA數據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功率規模首次突破7GW,累計規模達到13.1GW,新增能量規模首次突破15GWh,累計達到27.1GWh,均較2021年同比增長超過200%。

      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能源轉型研究中心張鵬,在近日由中國能源報和上海太陽能學會聯合主辦、樂創能源協辦的舉辦的“新型儲能投融資研討會”上表示,預計從2023年開始未來三年新型儲能裝機量的復合年化增長率將超過50%,到“十四五”末,預計中國新型儲能裝機有可能超過50GW。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規模已經遠超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設置的2025年實現30GW裝機的目標。

      作為對新興產業最為敏感的一級市場,儲能市場的火爆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張鵬強調,從2020年至2023一季度,在一級市場中,共有124家儲能企業獲得了融資,融資金額共計405億元。其中,僅2023年一季度融資金額就達95.6億元,預計2023年全年融資金額將同比增長超200%。此外,普華永道的統計數據還顯示,過去三年中國儲能行業一級市場的并購交易總額突破了1000億元,2022年的交易數量和金額都實現了翻倍,行業成長性十分顯著。

      從參與機構來看,過去三年共有超過500家VC/PE參與到了中國的儲能行業發展當中,其中,紅杉、小米、峰和資本、中科創星等機構表現最為活躍。由于儲能領域的創新企業通常技術壁壘和估值都較高,因此產業資本或深耕相關產業的VC/PE往往更具優勢。

      工商業儲能將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

      從場景來看,新型儲能行業可分為發電側、電網側和用電側,也可以將前兩項稱為表前側,把用電側稱為表后側。其中,發電側主要目標在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穩定性,并快速響應電網的調頻調峰;電網側則是提升遠距離輸電網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并同時提升其經濟性;用電側則是按使用場景分為工商業儲能、家用儲能以及微網儲能,主要目標包括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安全性和能效。

      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曾韜表示:“從全球裝機總量上看,表前側地面電站大儲占有69%的份額,仍然屬于行業的中堅力量。從增速上看,過去兩年,家庭儲能增速較快,但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工商業儲能開始發力,預計2023年和2024年工商業儲能將會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

      他還提到:“在需求快速推動的過程中,儲能行業演變出了新的商業模式。隨著新政策的陸續出臺,獨立儲能的商業模式逐漸跑通。在多樣化的收益來源下,部分省份如山東省的IRR已經接近7%。這些獨立儲能項目,預計今年和明年會逐步落地,這將進一步推動工商業以及風電光伏配電儲能的快速成長。”

      獨立儲能是指獨立儲能電站,它們可以不受位置限制,直接與電力調度機構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其盈利模式包括共享租賃、現貨套利、輔助服務和容量補償。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顯示,2022年,獨立儲能項目并網占總儲能項目并網規模的40%左右,進入EPC/設備招標階段的項目達109個,規模約13.6GW/29GWh。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在峰谷電價的基礎上推行尖峰電價機制。”廣東、河北、江西等地方政府紛紛推出政策拉大工商業用電峰谷價差。根據CNSEA公布的2023年2月工商業電網代理購電電價,全國有19個地區的最大峰谷價差超過0.7元/kWh,其中廣東省(珠三角五市)、湖北省、湖南省的最大峰谷價差超過1元/kWh。

      “隨著電力市場交易量和交易頻率的不斷增長,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將越來越明顯,其IRR可以一直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疊加鋰電池成本的下降,未來中國工商業儲能的滲透率將快速提升。”曾韜說。

      今年是工商業儲能的元年,企業和投資人都非常關注其經濟性。作為專注于工商業儲能這一細分的創新企業,樂創能源董事長兼CEO潘多昭表示:“對于分散式或者是中小型的工商業來說,有幾個比較關鍵的點,第一是資產本身的質量,包括技術要素、成本要素和運營要素,這決定了收益率和投運以后真正的價值兌現。第二是需要較好的金融架構,這種架構要與資產特征和公司股權特征相對應,并持續在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中。這非常需要投資者去發現。”

      儲能生態正日漸完善

      經過多年的發展,儲能行業已經呈現出多種技術路線并存的狀態,包括機械儲能、電磁儲能、電化學儲能、熱儲能以及氫儲能等。不同的技術路線適用于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使用場景。其中,受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鋰電池作為電化學儲能中的一類細分,最為一級市場所關注。

      張鵬表示:“在2022年中國新增的新型儲能裝機量中,有95%的份額是由鋰電池提供的。在124家獲得融資的儲能企業中,有82家來自鋰電池相關產業,并且從事鋰電池研發制造和各類集成的企業估值一般都較高。”

      隨著技術的發展,受成本、能效、環保等因素影響,除了鋰電池外,近年來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以及液流電池等其他技術路線也受到了市場的重點關注,很多本身處于鋰電池相關產業鏈的企業也紛紛開始布局不同的技術路線,或者采用與鋰電池混用的技術路線。尤其是鈉離子電池,雖然目前尚未有企業實現量產,但已十分臨近,因此市場熱度也與日俱增。今年4月份,奇瑞與寧德時代共同宣布,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將首發落地奇瑞車型;上周,中比新能源剛剛發布公告,宣布與華寶能源就鈉離子電池研發達成深度合作。

      同時,由儲能行業衍生而來的周邊行業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行業生態得到進一步完善。張鵬說:“隨著鋰電池和其他形式電池的大量應用,資源回收非常重要,因此電池回收行業尤其值得關注,目前有前瞻性的公司已經紛紛在這個領域有所布局。”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僅2023年一季度,我國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數量就達到1.2萬家。不僅寧德時代、格林美、比亞迪等頭部上市公司在電池回收領域重點布局,同時,市場上還成長出如杰成新能源、瑞隆科技等眾多創業公司。未來,隨著中國新能源電池規模的快速增長和相關政策的持續出臺,電池回收行業的技術和裝備也將逐步實現產業化應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馬婷婷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