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資分析
4.1 制氫環節:設備廠商最受益,看好具備制造技術優勢電解槽廠商
電解槽出貨量快速增長,堿性電解槽成市場主流。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系統中的核心設備, 堿性電解槽憑借商業成熟度高、成本低等優勢,2021 年出貨量達到 776MW,成為目前制 氫行業的首選,目前堿性電解槽可以初步實現綠色制氫大規模應用。2022 年全球前 20 家 電解槽企業產量合計達到 14GW,2023 年規劃產能達到 26.4GW,根據彭博新能源預測, 2030 年全球電解槽裝機規模將達到 242GW。根據 BloombergNEF 數據,2023 年中國電 解槽出貨量將繼續保持高增,出貨量有望達到 1.4-2.1GW,占當年全球出貨量的 60%以 上,同比增加 75%-163%。
4.1.1 隆基綠能
硅片制造企業向氫能新業務全面布局。隆基綠能從 2018 年開始開展在氫能領域的戰略規 劃,積極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研發電解水制氫裝備,并于 2021 年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 技有限公司,并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企業,為全球的減碳降碳提供綠氫解決方案。2021 年 第四季度,公司首臺 1000Nm³/h 堿性水電解槽成功下線;2022 年 3 月完成了全球首臺套 4000nm³/h 制氫系統的實證測試,氫能裝備技術發展迅猛。公司于 2021 年初步具備 500MW 電解水制氫裝備產能,2022 年規劃產能達 1.5GW,未來五年內產能將達到 5-10GW,助力實 現“碳中和”目標,共同推動能源轉型進程。
實施“綠電+綠氫”戰略,氫能業務蓬勃發展。光伏發電已成為全球最具經濟性的清潔能 源,“綠電+綠氫”將推動制氫成本 LCOH(單位制氫成本)的下降,同時有效克服可再生能 源間歇性、儲存性問題。隆基氫能提供的“綠電+綠氫”解決方案能全面覆蓋合成甲醇、合 成氨、鋼鐵冶煉、石油煉化等領域。隆基氫能作為領先企業,在 2022 年 5 月成功入圍中 石化首個萬噸級綠氫示范項目,為其提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地面電站的解決方案,并提供 綠氫生產裝備以及制氫相關解決方案。萬華化學與隆基綠能于 2023 年達成戰略合作,實 現產業優勢互補,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據證券之星披露,隆基綠能擬與可再生和清潔 能源開發商 Invenergy 合作,在美國俄亥俄州建設一處 5GW 光伏組件工廠。
4.1.2 陽光電源
前瞻性布局氫能。公司于 2019 年布局氫能業務,成立了專門的氫能事業部。公司在穩步 發展新能源裝備業務時,也在氫能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1 年 3 月,公司以推出的國 內首款可量產功率最大(250kW)和電流密度最高(1.5A/cm2)的 SEP50 PEM 制氫電解槽 為標志,正式踏入制氫設備領域。并于 2021 年 6 月,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陽光氫能 科技公司。公司擁有堿水電解制氫系統技術(ALK)和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制氫技 術兩種技術路線,以及配套的 MW 級專用制氫整流電源、智慧氫能管理系統。
氫能與儲能相互協同。公司聯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立 PEM 電解制氫技術聯 合實驗室,以大功率 PEM 電解制氫裝備的研究開發為核心,加強可再生能源和電解制氫的 融合,改善優化制氫系統。利用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供電的水電解生產的氫氣(綠氫), 再通過燃料電池等方式轉換為電力,可實現氫儲能的“電-氫-電”循環。公司在多地開展 了光伏制氫項目,業務擴張迅速。隨著可再生能源滲透率提升和電解制氫成本降低,氫能 源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未來若氫能實現大規模應用,氫能業務將助力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4.1.3 華電重工
氫能產業布局穩步開展。2020 年華電重工正式成立氫能事業部,以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二氧化碳減排利用、工業尾氣綜合利用為方向,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制售氫、裝備制造、工 程總包等一體化服務。2020 年氫能業務承接甘電投氫能利用研究課題,簽訂 2 個氣體擴 散層供貨合同。公司承擔華電集團“揭榜掛帥”項目和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瀘定電解 水制氫裝置試運行成功,氫氣純度大于 99.99%,推動包頭達茂旗、青海德令哈兩個項目 落地,同時對多個項目進行跟蹤,業務涉及制氨、氫燃料電池汽車、玻璃等多個用氫場景, 為公司后續業務開展打下基礎。
2022 年氫能業務突破巨大。2022 年 5 月公司并購深圳通用氫能 51%的股權,公司更加 看重通用氫能的專家團隊,能夠為公司在氫產業上的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目前已在氣 體擴散層、質子交換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2 年 7 月,公司 1200Nm3/h 堿性電解水制 氫裝置與氣體擴散層產品已成功下線;2022 年 11 月,與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簽 署了《內蒙古華電包頭市達茂旗 20 萬千瓦新能源制氫工程示范項目 PC 總承包合同制氫 站部分》,合同金額為 3.45 億元人民幣,計劃 2023 年內投產。
4.1.4 華光環能
與大連理工緊密合作,制氫項目逐一落地。公司業務橫跨環保、能源兩大領域,涉及裝備 制造、工程與服務以及項目運營等。背靠無錫國資,公司并入國聯環保、市政設計院、國 聯環科、無錫藍天、中設國聯等多項優質資產。公司作為無錫市氫能聯盟理事長單位,與 政府相關部門溝通,積極布局無錫氫能產業。2022 年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成立零碳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電解水制氫、碳捕捉技術等示范項目的開發。公司憑借裝備制造 方面多年的經驗,成功實現了堿性水電解槽制氫技術、裝備及系統集成的成功落地歷時 70 天完成了 30m³/h 制氫設備及系統的研發和生產,設備在程度中試順利。公司研制的制氫設 備,對主副電極結構進行了改進,采用新型環保隔膜材料,大幅提高了電流密度,同等產 氫量下,設備體積大幅減小。在此基礎上,公司近期計劃試制線下大型可商業化應用水電 解槽制氫設備,從氫能設備制造到儲運裝備、投資運營,逐步向下游延伸布局。
4.1.5 昇輝科技
氫能布局實現強強聯合,電解槽研發生產進展迅速。公司充分借助在佛山當地氫能領域的 政策先發優勢與產業集聚優勢,重點聚焦氫能產業,從氫能源車輛運營、制氫設備、氫能 核心電氣零部件等產業環節進行投資與布局,先后投資氫能產業鏈企業國鴻氫能、飛馳汽 車、鴻基創能及盛氫制氫。昇輝新能源也與佛山市南海區政府、美錦能源達成戰略合作, 通過高效整合行業及公司資源,強強聯合,形成昇輝新能源氫能產業聯盟。2022 年 8 月 22 日,公司旗下廣東盛氫制氫設備有限公司推出了首臺套 100 標方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 產品,僅僅 120 天后,盛氫制氫開發的 1000 標方制氫設備下線,該設備采用堿性電解水 的制氫技術路線,能夠實現單槽制氫產量 1000 標方/小時的水平,氫氣純度達 99.9995%, 工作壓力在 1.6Mpa。新產品配套系統具備寬頻調諧能力和快速啟動能力,有利于實現風 光可再生能源離網綠電制氫模式。目前盛氫制氫已經具備年產 50 臺套大功率電解槽的生 產能力以及快速交付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