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在經歷了2013-2017年的高歌猛進之后,在2018年經歷了行業低谷,531政策的急剎車使得國內市場快速下滑、產品價格快速下降、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位于低位,行業發展熱度驟降。但是,受政策影響,行業逐步由過去的粗放式增長、追求規模向精細化發展、追求質量轉變。
光伏發電建設放緩
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2013年以來,在國家及各地區的政策驅動下,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我國呈現爆發式增長,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53.06GW,創歷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響,各地光伏發電新增項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裝機容量為44.26GW,同比下降16.6%。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5.99GW。
累計裝機容量方面,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增長迅速。2013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為19.42GW,到2018年已經增長至174.46GW。預計2013-2019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將有近10倍增長。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190.19GW,同比增長15%。
供需持續提升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光伏發電量增長迅速。2013年,全國光伏發電量僅為90億千瓦時,到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平均利用小時數1115小時,同比增加37小時。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中,蒙西1617小時、蒙東1523小時、青海1460小時、四川1439小時。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量為1715億千瓦時。
同其他類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相比,目前,我國光伏發電規模仍低于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43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1%。其中,水電89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總體的62.2%;風電29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占總體的20.3%;光伏發電17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1%,占總體的11.9%;生物質發電8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4%,占總體的5.6%。
我國作為電力生產大國,同時也是電力消耗大國,近年來,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持續提升。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顯示,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創2014年以來增速新高。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92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2%、3.0%、9.3%和5.9%,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分地區看,全國27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其中廣西、西藏2個省(區)實現10%以上的兩位數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