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麥肯茲全球海上風電研究團隊最新發布的報告Offshore wind: Wood Mackenzie’s predictions for 2023,洞察市場最新預判。
(來源:微信公眾號“伍德麥肯茲WoodMac”)
裝機量
伍德麥肯茲預計2023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將新增17GW項目容量并網發電,較2022年同比增長77%。中國、英國和荷蘭將成為2023年最主要增量市場。
據伍德麥肯茲數據統計,2022年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項目招標量達到創紀錄的19GW,另有16GW為已確認的風電機組訂單。這意味中國市場將在2023年強勁反彈。
最終投資決策(FID)
預計2023年,約22GW海上風電項目容量將有望獲得最終投資決策(FID)。這受益于多款下一代機型獲得了臨時型式認證,且多個美國海上風電項目進入最終許可階段。然而,如何推進供應鏈投資、提速工程建設,將是實現項目投產的關鍵。
業主與開發商動態
據伍德麥肯茲全球海上風電在運行容量排名,全球前25名業主中,中國業主盤踞12個席位。隨著中國市場強勁復蘇,中國業主將在2023年進一步鞏固其全球海上風電市場領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非海上風電領域的傳統開發企業,如油氣和火電企業也正爭先進入海上風電市場。三家國際石油巨頭Equinor、Total和Eni于2020年投資的海上風電項目將于2023年投產,共計容量1.6GW。中國傳統能源企業也加強對海上風電行業的布局。
整機商與供應鏈動態2023年,海上風電整機商之間針對大葉輪直徑風機的激烈競爭仍將持續。補貼到期的壓力、加上風機單機容量跨越式的增長,促使于2022-2025年并網的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價格較2021年降低40%以上。
由于全球海上風電供應鏈供應能力日益疲軟,各國的政策制定者或將盡可能去爭取供應鏈,以保證本國及全球的可用供應能力。供應鏈企業需要做出選擇來提高利潤。伍德麥肯茲預計,國外部分成熟的供應鏈企業將會把發展重心放在體量更大且發展更成熟的市場,而非拓展更多市場。由于短時間內供應鏈產能無法實現快速增長,新興市場或并不會成為供應鏈端優先考慮供應的市場。然而,這個趨勢將會給中國供應商或其它新玩家帶來機會。
低通脹、穩定的原材料價格、多元化業務和充足的內需保護了中國供應鏈企業的盈利水平。穩健的財務狀況使他們有能力承擔更高的成本和風險。隨著中國疫情控制的緩解,供應鏈企業也將瞄準海外市場,以實現“兩?!睉鹇?。
政策
2023年2月,歐盟委員會提交了綠色新政工業計劃,旨在加速向氣候中和的轉型,并提高歐洲凈零產業的競爭力。但面對中國供應商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美國政府雄心勃勃的《通脹削減法案》政策,加上歐盟本土面臨的供應鏈供應和利潤不足的問題,歐盟不得不在2023年采取短期措施。伍德麥肯茲預計,歐洲市場將進一步加強軟性標準(如ESG、HSE以及招標中的排放和可持續性指標),強化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土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