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0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暨國網能源研究院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辦。論壇以“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能源互聯網”為主題,共同探討了未來能源互聯網發展、綜合能源發展、能源電力數字化轉型、電力市場建設等方面內容。同時,國網能源院在會上發布了《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2020》《全球能源分析與展望2020》兩部綜合報告及13部能源與電力分析系列基礎研究年度報告。
電力碳減排取得積極成效
中國政府鄭重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能源系統對我國實現碳排放目標起決定性作用,電力是未來能源系統碳減排的主力。當前,我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85%、占全部溫室氣體排放約70%。隨著電氣化水平的提升,電能替代了終端對煤油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使用,減少了終端用能部門的直接碳排放,使部分碳排放從終端用能環節轉移至電力,支撐實現了終端用能碳排放的大幅降低。”國網能源院董事長張運洲在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2020》顯示,近期,電力系統通過電能替代方式承擔更大的碳減排責任,減少終端用能部門的直接碳排放,從而使電力系統排放增加、達峰時間相對延后。隨著2030年后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并成為發電能源主體,煤電加裝CCUS,電力系統碳排放量快速下降,2060年電力有望實現近零排放。屆時,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有望達到約70%、80%,電力將在能源深度碳減排中發揮關鍵作用。
全球能源清潔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全球能源分析與展望2020》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給短期全球能源供需帶來嚴重沖擊,對中長期全球能源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推動后疫情時代經濟綠色復蘇正在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與一致行動,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碳中和時間表,未來全球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步伐將明顯加快。
“依托國網能源研究院自主開發的全球能源供需預測模型(GEMS-4E),在加快轉型情景下,預計2035年前后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進入平臺期,其中煤炭需求持續下降,石油需求2030年前達峰,天然氣需求平緩增長,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大幅提高至約40%;2050年全球電力需求約60萬億千瓦時,較2019年增長約1.4倍;2050年終端電氣化水平達到40%,提高約20個百分點;2050年全球發電裝機約251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在2025年前后約為50%,2050年超過80%;2025年后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持續下行,但要實現2℃目標仍任重道遠。”國網能源院副總經濟師單葆國在發布《全球能源分析與展望2020》時說。
實現我國能源電力低碳發展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要通過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做“加法”,通過控制油氣消費規模做“減法”,通過提升能效做“乘法”,通過煤炭清潔利用做“除法”。
展望未來,我國電力低碳化發展路徑將大致經歷以下幾個階段:近期,以電力系統支撐新能源消納為主;中期,僅依靠電力系統消納高比例新能源難度日益增大,探索電、氫、碳多元耦合發展方式;遠期,多元化路徑并存,多措并舉支撐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利用,助力循環碳經濟發展。
張運洲建議,充分發揮電力系統在碳減排中的作用,還要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完善市場機制、加強政策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