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在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項目現場,余熱鍋爐、主廠房等建筑物高高聳立,工人操控著高大的塔吊進行設備吊裝,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目前,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項目一期一號機組余熱鍋爐受熱面已經吊裝完畢,一號燃機將于本月底到貨并就位,兩臺機組將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投產。項目一期規劃建設2臺665兆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是國內首次燃用天然氣—氫氣混合燃料的9HA.01燃機機組。一期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約47億千瓦時,年供熱量約1112萬吉焦,年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
廣東粵電大亞灣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湛勛介紹,開工以來,項目克服了種種困難順利推進。目前,項目一期一號機組余熱鍋爐受熱面已經吊裝完畢。該項目將向石化區西部用熱企業供應各類參數的蒸汽,在園區內實現集中供熱,可替代大量小容量鍋爐,減少碳排放總量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提高石化園區集約化管理。
走進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項目指揮及調度室,只見一塊顯示屏上清晰顯示著工地作業區各個角落的實時場景。據介紹,該項目自開工建設起便著力打造“智慧工地”,目前全場建設了80個高清攝像頭,實現項目工地監控全覆蓋。
據介紹,該項目“智慧工地”包括智慧工地一體化平臺,安全培訓教育系統(含智慧教育),智慧安防監控系統(含人臉識別、體溫測量、車輛進出口),管理人員、部分重大作業現場作業人員的信息平臺,指揮及調度中心(含戶外LED大屏顯示),基建期數字化信息庫,現場生產管理系統(含環境監測、機械防碰撞、智能倉儲等)和手機APP等內容,實現智能安防、安全管理、移動辦公、數字化移交、現場管理和人員管理等六大應用。
“比如現場管理方面,施工人員所佩戴的安全帽上都安裝了定位系統,可實現人員軌跡回放、現場危險區域授權等,還可通過視頻監控向安全帽進行語音留言喊話,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提醒,時刻關注施工人員安全。”調度室工作人員介紹。(記者 馬發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