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車載動力電池作為電能存儲裝置的屬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車網互動這一概念也屢屢被提及。
8月15日,“2023年工業綜合能效大會”在北京召開,由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與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聯合主辦,共同研究推動工業能效碳效雙提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歐陽明高出席會議,做了《新能源動力與新能源電力-電動汽車車網活動智慧能源系統展望》的主題發言,他從雙碳目標出發,描繪了新能源汽車與新型電力系統融合發展的廣闊前景,并重點闡釋了我國實行車網互動的可行性和優勢。
他指出,中國新能源領域大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中國可再生電力裝機增量、光伏出貨量占全球70%,但是,由于風光資源的不穩定性,供需很難平衡,電力系統面臨很大的挑戰。而在新能源動力也就是負荷端方面,中國的動力電池技術不斷突破,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一。
光伏、電池、新能源汽車目前是中國出口的新三大經濟支柱,今后每年都將增加一千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也帶來了充電的便利性問題,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給電網帶來的負荷增量,所以要考慮新能源電力與新能源動力的互動與協同。
歐陽明高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建立廣義的智慧能源系統,比如車網互動,其以電動汽車為核心,結合能源互聯網技術,變成用能、儲能回饋能源終端。而且車網互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焦點,所以要推動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的雙向能量互動,為車網一體化制定長期的工作計劃和戰略。
據了解,車網互動很早以前就被提出,2020年,車網互動充電樁就已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建設中落地投入試點。
今年3月,全國首份《車網互動規?;瘧门c發展白皮書》在深圳發布,描繪了規?;嚲W互動的需求與動力、參與主體的差異訴求、供需關系與盈利模式、規?;嚲W互動的主要瓶頸、以及規?;嚲W互動的協同發展。
今年4月,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也提出,通過V2G技術與有序充電技術,使電動汽車變成可控的分布式儲能,在電力低成本、非用電高峰時段充電,在用電高峰時期將電力返銷給電網。
歐陽明高闡述了車網互動的優勢,認為其將成為解決充電容量的關鍵路徑。“無序充電不可持續,會給電網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而電動汽車可以低谷充電,和供給端雙向互動,不僅有序,而且可以作為儲能裝置,為城市容納更多可再生能源、充電光伏提供能量。廣義車網互動將使電動汽車充電免費,甚至使電動汽車成為賺錢的工具。我們在汽車研究所已經做了一個相關示范,效果很好。需要政府、企業、用戶共同參與,來構建能源互聯網平臺。”
他闡述了面向碳中和的低成本大規模車網互動前景。未來十年,電動汽車智慧能源有望達到萬億產業規模。其黃金組合是分布式光伏+電池儲能+車網互動+互聯網+區塊鏈,到2030年,光伏產業將超過十億千瓦,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進入億輛時代,而到了2060年,將有望進入十萬億時代,風電光伏裝機有望到60億千瓦。
歐陽明高列舉出車網互動研發的一些示范項目,包括天津的新一代低碳場站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義烏的智慧低碳工業碳園區、佛山的愛旭光儲充放一體化光伏工廠、深圳的規?;妱悠嘨2G示范、上海的豐田園區微電網光儲氫+車網互動+電力交易等。
來源:科創板日報 記者 李明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