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觀點

    袁家海: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發布時間:2022-11-16 14:03:41  作者:袁家海 張浩楠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國不斷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偉大創新,其核心內涵之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可持續發展力量的堅定決心。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積極穩妥落實“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

      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積極穩妥落實“雙碳”目標,需要統籌“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平穩有序地推進新型能源體系的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從狹義視角來直觀地理解,統籌“四個關系”是從宏觀大局和微觀執行的交互層面,綜合運用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種手段,處理好短期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源電力安全供應與長期減排必需的大規模新能源的不穩定屬性之間的矛盾沖突??梢钥闯?,實現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煤炭成為能源供應主體,構建綠色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是滿足“在發展中促減排、在減排中求發展”的最優解。同時,不僅要統籌全國各區域能源電力資源部署、加強區域間的資源互聯互濟,還需要社會經濟系統各行業分工協作、通過產業升級促進節能減排,以能源電力為基石,打造地域和產業低碳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將長遠減排目標劃分為若干階段性漸進小目標,在確保主線任務穩步推進的基礎上,集中我國能源資源的優勢力量尋求解決短期問題的長效方法,做好前瞻性的轉型部署和防范性的風險應對措施;發揮有為政府的規劃、引領、監管、扶持的積極作用,通過燃料市場、電力市場、碳市場、金融市場等有效市場工具,引導綠色低碳能源電力資源的協同部署和安全供應。

      構建面向“雙碳”目標的新型能源體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需要以能源安全為首要任務,立足現實,有計劃、分步驟地多措并舉,平穩有序實現綠色低碳能源系統轉型。我國龐大的能源經濟體系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2021年煤炭“量缺價高”直接導致我國多個省份出現電力供應缺口,同時,我國能源自給率維持在82%左右,對進口能源尤其是油氣資源依賴度較高,全球能源形勢緊張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進一步“放大”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能源安全風險問題。我國需要立足能源資源稟賦,按照“先立后破”的思路正確處理發展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的關系,以現有化石能源工業體系為基礎,將煤炭清潔利用和本土油氣開發工作做足,夯實我國能源安全的基石,通過補短板、控增量、調結構、強韌性,來提升能源電力系統消納新能源和安全保供的能力,實現能源安全清潔供應和新能源安全平穩替代的長效協同。

      新型能源體系的第一要義是重安全、穩發展。近期需要通過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開發增儲上產來穩固能源基本盤,解決結構性短缺問題、提升能源系統轉型韌性。首先,煤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類型,自身的清潔高效利用仍有很大的節能減排潛力。一方面要繼續壓減、替代低效燃煤消費,截至2021年底,我國散煤消費量削減約4.4億噸,較2015年的7.5億噸散煤消費量下降了58.7%,電能替代、清潔供熱、設備改造等措施取得良好成效,需要在工業和民用領域繼續深入推進;另一方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綠色開采、高效發電、清潔轉化、污染治理等重點方向仍有提升空間,通過技術創新、產業政策和多能融合等方式提升煤炭開發利用效率、夯實能源安全供應基石,達到節能、減污、降碳的效果。油氣資源是我國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對外依存度較高,加大國內油氣開發生產能力來代替進口油氣需求,是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因此,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開發增儲上產作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先決措施,并非是要放開化石能源消費的限制,更不是鼓勵化石能源擴張,而是立足現實需求和未來形勢,對現有能源基礎進行升級強化,從而實現保障短期安全供給和奠定長期轉型基礎的戰略性部署。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核心是持續推進新能源躍升式發展,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我國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的目標,需要依靠新能源發電等清潔電力開發來實現對化石能源增量和存量的替代。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全球第一,但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的提升相對滯后,難以滿足新型電力系統中高比例新能源發展的需要。構建適合我國國情、有更強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電力系統資源統籌層面,需要強化煤電“三改聯動”,使得煤電發展重心放在挖掘自身靈活調節和兜底保供能力上,發揮區域電力資源高效互濟對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和系統韌性的戰略性作用,調控新能源發展規模適配電力系統調節裕度,安全平穩地推進新能源躍升式發展。在市場體制機制方面,要完善“現貨-輔助服務-容量補償”的聯合價格機制,體現電力資源的電能量價值、輔助服務價值和保供價值,調動煤電參與電力系統安全保供和提供靈活性服務的積極性,形成促進煤電與新能源協同發展的良性機制。在財政金融支持方面,建立常態化的電力保供財政機制和電力低碳轉型金融體系,為新型電力系統所需的安全保供容量部署、火電低碳發展和新能源規?;ㄔO提供資金支持,引導電力資源協同發展,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韌性。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2年10期,作者:袁家海 張浩楠 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