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觀點

    趙永升:新能源車企需理性看待歐洲市場

    環球網發布時間:2022-10-24 10:37:43  作者:趙永升

      近日,巴黎國際車展在凡爾賽門展覽中心拉開帷幕。與以往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車成為這屆巴黎車展的主角,而參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中國電動車格外引人注目。

      要知道,在之前每屆車展上,中國汽車總體扮演的基本是“跑龍套”的角色。作為之前每屆巴黎車展必參加的一名“鐵粉”,我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這次能在巴黎獲得一席之地深感欣慰。欣慰之余,筆者認為面對最早實現工業化的“老大陸”歐洲、工業齊全且強大的“新大陸”美國以及后起之秀的日本和韓國等國,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我們還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性看待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歐洲市場,尤其是該市場的內生性和外生性、市場扭曲度及其可持續性等關鍵指標。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數據。今年1-9月,中國汽車企業共出口211.7萬輛,同比增長55.5%,超過2021年全年出口量。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若僅查看今年8月份數據,中國單月汽車出口量甚至位居世界第一。

      其實,歐洲尤其是歐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存有越來越旺盛的內生需求和外生需求。首先,歐洲人的環保意識排在國際前列,這與歐洲大陸最早實現工業化、深受污染之苦也深知環保之益直接相關。其次,當前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都在沖擊著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商業格局,歐洲更是在該領域走得最快的大陸之一。

      接著,讓我們看一下歐洲新能源市場的“扭曲度”。歐洲堪稱全球能源轉型最“激進”的地區之一。多年來,歐洲尤其是歐盟各國紛紛出臺政策,不僅加大補貼和完善稅制,同時提高相關的排放標準。諸多激勵和處罰的舉措和法規也在歐盟層面大力實施,歐盟各成員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雨后春筍般被催化出來。今年6月份,歐洲議會更是通過禁燃議案,明確規定從2035年開始歐盟境內將全面禁售燃油車,此舉進一步加速了歐洲汽車電動化的進程。

      筆者認為,當下歐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膨脹,更多的還是基于“政策驅動”,而非“市場驅動”。因此,此種“政策驅動”能否長期維持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優勢,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以北歐國家挪威為例,多年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和費用減免政策,使挪威政府去年出現3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的財政缺口。該國立法機構已啟動一項提案,研究縮減對電動汽車稅收減免的幅度。挪威是在綠色和新能源車領域走得比較快的國家,其他歐盟國家將來也可能效仿。這對主要基于目的國“政策驅動”而進入市場的部分中國新能源車企將是巨大的挑戰。

      誠然,這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勢頗為突出,但若從長計議,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還需確保與歐盟當地國家的同行企業利益分享,一些已有的成功案例可供其他車企效仿。例如,今年6月,國軒高科啟動德國生產基地。該基地在并購博世集團德國哥廷根工廠的基礎上,轉型升級為動力電池制造,年產能達18吉瓦時。而寧德時代更是在德國圖靈根州投資建設動力電池基地,預計2026年將實現年產能60吉瓦時。該項目將為寶馬、戴姆勒和大眾等汽車制造商提供電池,并為當地創造兩千多個就業崗位。

      考慮到歐、日、美等發達經濟體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的巨大投入,以及歐盟在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扶持和減免政策,或在必要時動用其擅長的產業鉗制條規與壁壘,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歡欣鼓舞之際,也不可大意,還是要理性地看待其歐洲市場。(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及全球創新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