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訪談

    秦海巖:“十四五”風電發展仍需政策支持

    華夏能源網發布時間:2020-08-25 16:50:00  作者:王康鵬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期間,我國風電產業保持平穩有序發展,截至 2019年底,風電累計并網量已突破 2.1億千瓦,為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和應對環境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十四五”時期,我國風電將邁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主要矛盾的轉移,目前產業發展面臨著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與此同時,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給產業發展造成很大沖擊。

    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國風電該如何過檻?進入“十四五”時期,政策、規劃轉換帶來的空檔,該如何填補?就這些問題,華夏能源網特別專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以下為訪談實錄:

    疫情下更需業界深化國際合作,構建抗風險能力更強、更高效的跨國產業協作體系。

    記者: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嚴重沖擊了各行各業,風電行業也難以幸免。疫情對風電行業造成了哪些影響?

    秦海巖: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全方位的影響。世界銀行前不久發布的《疫情與衰退:危機中的全球經濟》報告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將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的衰退,收縮5.2%。對風電產業來說,2020年也是轉折的一年。疫情帶來的沖擊不可避免,設備生產制造、運輸安裝都受到巨大的影響。

    今年一季度,國內部件企業和整機企業產能大幅下滑,設備供貨延遲。同時,受上游設備供應不足、運輸受阻、電網送出工程建設進度緩慢等影響,上半年風電場施工進度也落后于預期。

    目前,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導致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緊張。相關部件廠商目前主要在消耗國內的庫存,此后若國外疫情形勢沒有明顯好轉,國內部件供應特別是海上風電部件供應所受影響還會持續。

    但總體來看,疫情對我國風電產業的影響是可控的。得益于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從二季度開始,我國風電行業有序復工復產,生產秩序逐步恢復,行業企業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正力爭完成今年的發展目標。

    記者:新冠疫情會不會造成行業性危機?危與機常常并存,在危機面前,風電行業能否尋找到一些發展契機?

    秦海巖:中文“危機”這兩個字很有意思:危險中蘊藏著機會。最近網上有一句話廣為流傳,據說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說的:“不要浪費一場危機。”(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看來東西方在應對危機方面,有著共同的文化——那就是如果利用好危機中蘊藏的機會,作出正確的決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我們不僅能解決眼下的危機,而且會推動未來的發展。

    具體到風電產業,此次疫情雖然帶來了巨大沖擊,但也為業界進一步提升風電產業發展質量帶來新的契機:

    一是強化產業鏈協作。產業鏈各個環節在感知市場波動、自身承壓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遭遇危機時,上下游企業應當抱團取暖、緊密協作,做到信息坦誠共享,共同對項目風險、可執行度、真實交付需求進行評估,并據此指導生產,最大化利用產能。

    二是深化國際合作。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此次疫情讓全球化進程帶來短暫阻滯,亟待各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確保產業鏈與供應鏈暢通,逐步恢復社會和經濟秩序。風電產業已高度全球化,遍布世界的風電產業鏈條早已緊密連成一體,新冠疫情下更需要業界增進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互信,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構建起抗風險能力更強、更加高效的跨國產業協作體系。如果各國風能產業團結起來,通過合作成功戰勝疫情,必將極大增進互信,對凝聚更廣泛的國際力量解決諸如“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三是加速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將改寫行業規則,在商業模式上實現用戶需求和企業生產的交互,在生產流程上做到縱向和橫向的整合,在技術上提高企業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形成由各類信息化系統組成的多維一體的智慧管控體系,這樣可以促進整個產業的降本增效,推動行業的高速成長。

    步入平價時代后,我國風電產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亟待克服的阻礙。

    記者:“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將完全走向平價。步入平價時代后,行業會面臨哪些難題?

    秦海巖: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成本下降了40%,大部分地區的新建風電項目可以不再需要補貼。“十四五”時期,我國風電已經具備走向平價上網的條件。實現平價后,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從高成本制約大規模應用,轉變為傳統電力體制機制不能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新的形勢下,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更具有系統性,更加復雜。

    一是發展空間受到擠壓。一方面,通過對現有火電裝機進行靈活性改造等,足以滿足常規電力供應和電網調峰需求,在“十四五”時期甚至更長一段時期都不需要新增火電裝機。然而目前,各地的火電項目還在“大干快上”,這不僅加大了我國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難度,還會加劇電力產能過剩,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根據綠色和平發布的《中國電力安全經濟性分析和保障路徑研究》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如果為滿足短時尖峰負荷缺口而大舉新建燃煤電廠,將造成約每年70.2億元的投資浪費;按照煤電機組全壽命周期(30年)的時間范圍看,共計將產生2106億元的投資浪費。

    另一方面,由于未能深刻認清發展風電在改善當地環境、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積極意義,部分地方政府對發展風電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以不科學的理由限制開發,導致風電產業發展受阻。
               
    第二,關鍵保障政策未能落地。長期以來,我國通過實施全額保障性收購等制度來保證風電項目發電量無歧視、無障礙上網。然而,由于電力管理體制機制落后于產業發展等原因,這項制度在部分地區沒有落實到位,導致棄風限電問題,推高了風電成本,侵蝕了技術進步的成果。

    第三,上網電價依然有待明確。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以市場為基礎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大家所討論的“平價”價格是指各地的火電標桿電價。“十四五”時期,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標桿電價被取消后,風電上網電價如何執行有待明確。

    第四,各類非技術成本過高。風電企業還在承擔著越來越高的不合理的輔助服務費用,各地亂收費、亂攤派等問題尚未根除,投融資成本依然過高,類似因素都在加重企業負擔,阻礙發展。

    第五,生態環保標準缺失。一些地區還存在以環保為由“一刀切”禁止風電開發建設的現象。風電的生態環境友好屬性為世界各國關注,成為應對全球環境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風電的發展應該在科學、系統、規范的前提下與環境和諧相融。所以,應建立相應的技術標準體系,為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提供科學依據,做到有章可循。

    提供政策支持是確保“十四五”風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記者:對于解決這些難題,您有哪些建議?

    秦海巖:新增項目無需補貼,不意味著所有支持政策都不需要。要順利推進“十四五”期間風電平價上網進程,保證持續健康發展勢頭,必須建立相應的政策支持體系。

    第一,嚴格執行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發電量是決定風電項目能否實現平價上網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發電量不僅取決于技術水平,更取決于電網能否全額收購。“十四五”時期,應當繼續執行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并按照《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相關要求,進行嚴格考核,切實保障風電平價項目優先發電、優先上網。

    第二,明確風電固定電價。鑒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以市場為基礎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建議按照風電項目并網時的火電指導電價為準,簽訂長期購電協議(PPA)?;蛘呖山梃b英國的差價合約(CfD)機制,通過招標或其他方式確定一個固定電價,然后鼓勵風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利用風電邊際成本低的優勢,實現全額優先上網,再根據交易價格與固定電價的高低,進行多退少補。

    第三,將配額制提升至法律層面,增強其約束力。在國際上,“配額制+綠證交易”的模式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借助市場化手段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行之有效手段。我國雖然建立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但整體上對各個責任主體缺乏足夠的約束力。

    因此,建議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制考核管理辦法,將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應用目標作為約束性考核指標,明確各個責任主體應承擔的義務,并強化對相關執行情況的監管。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各地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動力由利益轉變為主體責任,從而為可再生能源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四,降低非技術成本。必須嚴格執行《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政策中有關清除非技術成本的規定,做到令行禁止,堅決取消任何形式的資源出讓費、不合理的社會公益事業投資分攤等費用,并在政策規定的期限內清退已經違規收取的資源出讓費,上一級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并依據相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

    第五,完善生態環保規劃和標準建設,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協同行業和環保部門的力量建立科學的生態與環境評價體系,各地區主管部門根據自身的情況,并結合國家已出臺法律法規制訂本轄區范圍內風電場建設用地的政策。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評估技術標準體系,使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風電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華能濮陽風電場項目200臺風機吊裝完成

    華能濮陽風電場項目200臺風機吊裝完成

    8月18日,河南工程公司應邀參加華能分公司主辦的濮陽500兆瓦風電項目200臺風機吊裝完成儀式,并在儀式上代表現場16家施工單位發表感言。華能河南分公司執行董事、縣政府代表和各參建單位領導參加了此次吊裝完成儀。
    項目進展2020-08-24

    內蒙古烏蘭察布將對草原上礦山風電光伏等項目限期退出

    據烏蘭察布市委召開的四屆九次全會上相關文件獲悉,該市制定《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書寫新時代烏蘭察布發展新篇章的實施意見》,將對草原上在建運營的礦山、風電光伏等項目限期退出。
    綜合新聞2020-08-24
    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

    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

    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日前在三峽集團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新紀錄。
    海上風電2020-08-24

    2019年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新增裝機容量排行榜:金風科技位列榜首

    近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近日編制完成《2019年風電產業地圖》,公布了2019年中國風電總體裝機情況、及風電機組制造企業裝機情況數據。
    國內新聞2020-08-24

    明陽智能上半年營收翻番,搶裝之后何處是下一站

    8月19日晚間,明陽智能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0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31億元,同比增長58.95%,營業收入約為83.21億元,同比增長107.24%。
    企業信息2020-08-21
    舟山產首根海上風電單樁下線

    舟山產首根海上風電單樁下線

    17日下午,在中交三航局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兩座龍門吊吊著一根長達79米、管徑6.3米、總重逾800噸的海上風電單樁,緩緩移向單樁堆場。
    海上風電2020-08-20

    大唐“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結合開發項目或落地海南省

    近日,大唐發布海南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結合開發專題研究報告編制服務(二次)招標公告,公告顯示:大唐海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計劃在海南省東方市開發50萬千瓦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項目。
    國內新聞2020-08-20

    風電葉片越來越長 復合材料功不可沒

    近年來,隨著風力發電機功率的快速提升,風電葉片正朝著大型化、輕量化、智能化方面發展,這對葉片材料的強度和剛度等性能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優化復合材料生產工藝,提升材料性能,確保風電葉片穩定可靠?
    風機整機2020-08-20

    國內最大風電供暖示范項目完成全部基礎澆筑

    8月15日,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承建的靈丘縣40萬千瓦風電供暖示范項目36臺風機基礎澆筑全部完成,標志著該項目主體結構工程由土建轉向安裝,為實現年內投產發電奠定堅實基礎。
    項目進展2020-08-20

    荷蘭敲定“超級混合”海上風電項目

    日前,荷蘭政府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宣布,由殼牌和荷蘭電力企業Eneco組成的聯合體CrossWind贏得了荷蘭最新的Hollandse Kust Noord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權。該項目由于計劃結合浮式光伏、風電制氫等多種低碳新興技術,被業界稱為“超級混合體”。
    國際新聞2020-08-2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