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 《水電發展 “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進一步轉變水電發展思路,是“十三五”時期我國水電發展的重要指南。近日,主要編制單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彭程,接受了中國電力報記者專訪,就規劃進行解讀并答記者問。
問:《規劃》編制的背景是怎樣的?提出的水電“十三五”發展目標,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彭程:《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是在國家能源局統一領導下,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為主要編制單位進行編寫的。在編制過程中,奉行科學開放的態度,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在《規劃》形成的過程中,還多次向各方征求意見進行討論,并吸納討論意見修改完善《規劃》內容。
“十二五”時期,我國水電裝機規模不斷躍升,新增水電投產裝機容量10348萬千瓦,約占水電總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到2015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已分別突破3億千瓦和1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的20.9%和19.4%。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能力。我國水能資源總量、投產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我國水電發展仍面臨著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移民安置難度持續提高、水電開發經濟性逐漸下降以及抽水蓄能規模亟待增加的形勢。因此,提出《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要遵循“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協調發展,確保健康有序”“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發展動力”“堅持共享發展,促進脫貧致富”“堅持開放發展,加強國際合作”五方面基本原則,并以此為主線貫徹到重點任務中。
問:在《規劃》中,“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被列為基本原則的首位,重點任務是如何體現這一規劃要求的?
彭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對水電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水電開發的不斷推進和開發規模的擴大,剩余水電開發條件相對較差,敏感因素相對較多,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
《規劃》提出要控制中小流域開發,可以從歷史和現實的維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小水電開發在歷史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中小流域開發至今,總體上看開發強度比較高,開發管理程度相對大河來說過于松散,在環境方面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比較多。因此,我們希望對中小流域開發做些適度控制。在此之前,四川、云南兩省已經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停止開發中小流域的要求。另外,從未來這個維度來看,我們也希望對于一些具有顯著生態保護作用的支流或干流部分河段,劃出紅線不要開發??刂浦行×饔蜷_發,不是說完全不讓開 發,只是要控制得更嚴一些,更有利于我國水電長久有效地發展。
實施流域生態修復和開展流域水電綜合監測,是本次《規劃》的新內容、新亮點,是水電堅持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在以往規劃中,很少涉及流域生態修復的內容,而“十三五”規劃則具體到對相關流域提出了試點性修復工程的安排。同時,在科技開發里,也提出將“逐步形成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體系”,希望在“十三五”期間能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流域水電綜合監測,是要在主要河流全面開展,使各個流域在運行期間的生態保護工作能夠納入一個科學、可監測的范圍。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還體現在要對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影響跟蹤評價進行強化。
總的來說,“十三五”期間水電發展,首先是要有明確的生態優先理念,而且要盡可能釋放水電的生態效應。
問:《規劃》在“堅持協調發展,確保健康有序”原則中,并行提出了水電基地與控制性水庫建設,電源結構優化與抽水蓄能發展等方面內容,這是否體現出水電的角色功能定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彭程:《規劃》對于水電發展的綜合利用價值、整體功能發揮方面的確下了很多的筆墨。
在基地建設方面,除了推進相關基地 的項目建設外,更希望這個流域的綜合功能得到盡可能完整的發揮。其中的核心就是要推進龍頭水庫的建設,由此進行大型電站和下游電站水量的均衡調節,解決河流開發運行效率不高的問題。目前,各大流域龍頭水庫建設普遍滯后,帶來的后果是包括發電、綜合利用、河流生態等整體流域功能,都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但好的消息是,在“十二五”末期,我國在四川核準了兩河口、雙江口兩大龍頭水庫建設,相信到“十四五”初投產時,四川不僅能獲得自身棄水問題的大幅度改善,還可以發揮更多的綜合功能價值。這是一個水庫全面帶動整個流域功能實現的非常好的案例。
在優化結構和布局方面,《規劃》重點強調了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開展水能資源調查工作,對已建或在建區域的水能資源進行重新評價,評價起點發生了一些改變,不僅要看電站自身發電功能,還要看其調節能力,能否實現與風電、光電的很好互補,形成多能互補、適應負荷的格局。另一方面,是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步伐要大大加快。從發展目標上看,“十三五”抽水蓄能電站新增投產容量雖然只有1697萬千瓦,但是開工規模安排了6000萬千瓦,也體現出對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理念。目前電力系統整體調節能力不足,引起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進入系統后部分電量不能消納。
可見,水電的功能定位已經由單純的提供電量,向為風電和光電發展做好服務進行角色轉變。由此,相關流域的水電站無論從運行規則還是更新改造規模來看,可以再增加一部分容量,更好地為更多的風光發展做好服務。用1億千瓦的水電來支撐1億千瓦的風電和光電配合運行,在理論上是一個很好的組合,也能夠很好地保證質量。我國已經開發了3億多千瓦水電,僅這一塊就可以使風電和光電得到更快的發展,解決目前的發展障礙及發展過程中的不足。
問: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水電發展所面對的政策及市場環境是怎樣的?“十三五”抽水蓄能電站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彭程:多重因素推動水電行業進行科學有序地發展。
在需求方面,為推動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達到20%的目標,改善霧霾嚴重的環境現狀,新能源、核電等能源項目建設得到大力發展,而這兩方面建設均需要系統中有與之相配合的調節電站。抽水蓄能電站可調性強,利于配合節能減排、多能互補的需要,其開發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顯。
在政策方面,隨著國務院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電建設相關規定出臺,抽水蓄能電站的開發熱情和開發積極性很高。國家能源局出臺了一些有關抽水蓄能建設管理體制和電價機制等相關政策,為抽水蓄能的加快開發奠定較好基礎。
在可能性方面,“十三五”期間開工60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確是市場所需,也是可能實現的。但畢竟數據只是目標,與實際開工難免有所出入。
問:能否對《規劃》的落實前景給予評價?
彭程:總體來說,“十三五”規劃任務非常重,而且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不小的阻力,包括開發工程推動中的阻力,也會遇到在體制機制調整過程中的阻力。水電發展涉及內容多,涉及利益主體多,涉及問題相對比較復雜,需要各方利益關系的調整,但也只有這樣去做才能使水電發展走向更好、更健康的道路。我們希望通過《規劃》能凝聚政府、企業、社會的共識,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總體要求做好水電發展統籌工作,大家凝心聚力共同推動相關工作的進行。
首先是體制機制創新,涉及到市場化改革與政府協調監管的有機結合。水電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但不管怎么特殊,都要沿著市場化的道路去思考體制機制創新。同時也缺少不了政府的協調和監管,這里面包括電價形成機制的改革。作為水電來說,經濟性在下降,市場競爭力在下降。但水電也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其電價形成機制應體現出政府對可再生能源事業的支持,也要體現水電參與市場競爭的要求。電價形成機制應該說是“十三五”水電運行管理中一個非常重大的課題,其中也包括抽水蓄能的電價形成機制。如今備受關注的抽水蓄能電站,發展節奏仍然跟不上,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電價形成機制問題。
另一方面體制機制創新,就是移民、扶貧的要求。移民的利益訴求包括扶貧政策如何通過政策安排得到友好的體現,都是非常復雜的一些問題。但是不管多復雜,我們都希望能夠正面去面對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與運營管理并重是《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創新點。之前的規劃思路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到了水電建設上,主要涉及布局和規模。但“十三五”規劃從編制之初,便統一了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建設與管理并重。比如《規劃》中大篇幅提到整個流域的管理,包括全流域安全管理、環境監測與環境管理及流域的梯級調度等方面的要求。把這些做好以后,水電站效益是能夠得到更大發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電是能源可持續發展、大氣環境治理、流域治理及維護流域健康生態的一個重要力量。西方發達國家相對發展中國家已經遠遠走到了前列,我們要堅定信心,用行動來回應社會各方面的關切,推動水電的可持續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