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解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解放)是在原第一汽車制造廠卡車業務基礎上組建的商用車制造企業。一汽解放矢志不移“掌控關鍵核心技術、強大民族汽車品牌”,著力建強“世界一流”商用車科技創新體系,加速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截至2024年7月末,一汽解放累計銷售卡車900余萬輛,品牌價值達1318.45億元,連續13年領跑中國商用車卡車品牌。近三年,一汽解放完成國家重大“卡脖子”攻關課題7項,行業首發技術36項,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4項,連續七年位列中國商用車創新排行榜第一名。
注重三個引領,增強科技創新動力
一是注重戰略引領,繪清創新“方向地圖”。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和共享化趨勢,立足自身需求實際,制定“13586”科技發展規劃,確立了“以解放專屬的‘四化一高’為五大主攻方向、以重點梯次突破80項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以構建涵蓋組織敏捷等6大要素的高效協同科技創新體系為保障”的整體架構,并全力打造13個重點技術產出平臺。組建技術戰略規劃、年度經營計劃深度互鎖的戰略與執行體系,精準強化資源配置,大力牽引創新規劃落地。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超62億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84項。二是注重品牌引領,樹立創新“路線旗幟”。持續深化“益途”“藍途”“智途”三大技術子品牌建設,樹立傳統、新能源、智能網聯三條技術路線的自主創新旗幟,技術開發數量和資源投入年增超50%。將品牌行動貫穿技術洞察到技術應用的全過程,樹牢“做強技術就是做強品牌”的理念;發布“氨氫融合發動機全球首發點火”重大科技成果,凸顯“場景化、故事化”,提升技術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影響力。三是注重文化引領,厚培創新“生長沃土”。以“鼓勵創新、科學容錯、多維激勵”的創新文化,營造一流創新環境。打造三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集群,建立54個創新工作室。實施“十領百優”青年突擊行動,深挖“青創”載體成效,一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為價值貢獻付薪、為核心能力付薪”為導向,設立揭榜掛帥項目,建立競標激勵、人才獎、項目獎等機制,著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深化三維變革,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效能
一是變組織,調優結構。構建涵蓋設計、制造、應用、財務、采購等全業務鏈條的分層技術決策團隊,從決策端聯合指引、高效決策,為創新過程提供高質量把關、高水平指引。構建端到端的全新技術開發項目團隊,產品代表、財務代表、采購代表等提前介入,技術創新實現高效研發、成果實現高效轉化。二是變流程,提效破堵。圍繞提升技術的前瞻性、領先性、價值性,開展產品技術體系流程優化。圍繞架構、洞察、規劃、研發等10大主線,建立結構化流程、打造一體化運作機制。比如,應用技術研究類項目,強調技術遷移活動與產品開發流程形成強互鎖,技術成果轉化率達到65%。三是變資源,配強支撐。圍繞產業布局,在長春、青島及無錫等地設置七個研發機構,面向市場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在上海、奧地利等地建立新能源、智能網聯等前瞻技術平臺,為遠期產品競爭力領先、產業轉型提供技術儲備。優化科技裝備資源支撐,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建成45項重大裝備,加速打造覆蓋全鏈條試驗能力,支撐自主開發質量、效率雙提升。優化人才資源梯隊,利用長三角、大灣區等高端人才聚集地優勢,加速一流人才引進。近三年,一汽解放科技人才總量增長36%。其中,前瞻技術及新業態領域人才數量翻一番,引進領軍人才11人。
建優四大平臺,促進創新成果產出
一是建優前瞻技術平臺。以打造商用車運輸“全新模式”為驅動,圍繞“四化一高”五大方向,構建“星熠”電動、“星域”低碳、“星鑰”智能、“星棋”網聯和“星源”高品質五大前瞻技術平臺,推進前瞻技術和基礎研究落地。產出商用車全球首款燃電前瞻車、首款前瞻智能駕艙,首創首發16項前瞻成果,行業首發氫能發動機“雙子星”產品,智能駕艙布局9大場景,匹配多模態人機交互和特色生態服務,引領商用車發展趨勢。二是建優聯合創新平臺。圍繞先進材料、先進工藝、零碳動力等領域,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佛山仙湖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單位合作成立多個聯合創新平臺,行業首發21項原創技術,為實現產業化落地應用提供有效支撐。與生態伙伴探索創新合作新模式,與殼牌打造共創中心,聯合突破低黏度潤滑油、超長換油等技術,發布“星域概念卡車”,多項極致節油技術實現引領。三是建強數智賦能平臺。持續打造企業數字孿生體,構建解放大研發4A架構,開展研發工作臺建設,建成業務、項目、能力、管理四大中心。完成計算機輔助工程仿真平臺、電子電氣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車聯網大數據等重點平臺建設,研發效率提升2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