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當前,我國電力裝備制造行業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又將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新。
記者:過去幾年的全國兩會上,您提交了不少能源電力領域的建議。今年,您又帶來了哪些與能源電力相關的建議?
張新: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我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圍繞新疆優勢產業創新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鄉村振興等議題深入調研,共提交34件建議。針對能源電力領域,我多次到政府部門、電網企業及其他能源企業調研,詳細了解行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并把有關建議帶到全國兩會。比如我曾經提交過關于建設疆電外送通道的建議。目前,疆電外送第三條直流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電源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今年全國兩會,我帶來了關于建設新的疆電外送大通道的建議,希望更好促進新疆新能源電力消納外送,助力新疆把綠色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未來,電力裝備制造行業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
張新:近年來,我國電力裝備制造行業蓬勃發展,在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配電設備等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令人振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抓手,也必將為我國裝備制造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一是為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國家近年來發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帶動電力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拓展產業規模。二是國家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的創新發展,有利于電力裝備制造等行業鍛長補短,固鏈、補鏈、強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三是不斷涌現的新需求、新業態和新應用場景促進電力裝備制造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行業在安全、生產、質量、研發設計及采購供應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四是各地積極支持新型電力系統技術、裝備及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的研究應用,為新技術、新業態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近年來,特變電工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這些創新成果對于推動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有什么作用?
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五年來,特變電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圍繞重大裝備制造業“卡脖子”技術、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技術等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平均每年獲得專利授權220項,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在特高壓關鍵設備相關技術領域,我們成功研制±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800千伏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等一系列中國首臺套、世界首臺套裝備,推動實現±800千伏特高壓干式直流套管的“卡脖子”關鍵技術自主化研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33項特高壓工程。我們將繼續圍繞相關技術領域開展科研攻關,不斷強化科技成果應用,為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撐。
記者: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特變電工如何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場,助力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張新:近年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深化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特變電工穩步推進海外市場開發和項目建設工作,高新技術產品已成功進入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并為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了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工程服務出口再到中國先進電力技術標準輸出的轉型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國家級骨干能源網項目,推動我國電力行業技術、裝備和標準“走出去”,給上下游企業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帶來了很多發展機遇。下一步,特變電工將與包括國家電網公司在內的能源電力企業加強合作,持續鞏固非洲、東南亞、南美等傳統市場,重點布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等西亞市場,同時加大對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等歐洲市場的開拓力度,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努力成為客戶信賴、全球卓越、有社會責任擔當的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記者 劉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