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政策動態

    兩會國企新聲第二輯:轉型低碳共護青山綠水 補足短板增進民生福祉

    國資小新發布時間:2021-03-05 00:00:00

      小新說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期間,小新將持續推出“兩會國企新聲”欄目,一起見證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國企的兩會代表、委員,如何就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穩就業保民生、“碳達峰”和“碳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熱點話題,建良言獻良策開啟履職之旅。

      今天,小新為您分享“兩會國企新聲”第二輯——《轉型低碳共護青山綠水 補足短板增進民生福祉》。

      關鍵詞一: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顧軍:核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選項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未來不管是星際航行建造太空空間站,還是開發海洋資源建造海底空間站,都離不開核?!?/p>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顧軍顧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核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要選項。

      顧軍認為,這對核能來說是一個利好,但不能簡單地畫等號?!拔覀儾粌H要研究提高核電本身的安全性,還要與整個能源結構整體配套相適應。要進一步發揮核能在改善能源結構方面的作用,不僅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要為生態環境建設作出核工業應有的貢獻?!?/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馬永生: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馬永生接受國資委新聞中心和新華網聯合舉辦的“對話新國企”訪談時提出,中石化十四五期間將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加快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及降碳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讓綠色潔凈成為中國石化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馬永生在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著重提到,大力發展氫能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目前,我國在氫能相關技術上取得一些重大進展,但氫能產業總體尚處于試點示范、市場推廣階段。針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馬永生建議加快氫能產業發展,一是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加強標準體系制定。四是加強產業政策扶持。早日實現氫能商業化和規?;_發利用。

      馬永生介紹說,當前中國石化年產氫氣350萬噸,是國內最大氫氣生產企業,“我們將錨定建設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目標,加快推進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綠氫轉變。加快氫能產業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p>

      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紹勇:建議制定中國民航業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方案

      民航業是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體現。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民航飛機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約2%,旅客人均碳排放202千克。中國民航飛機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約1%,旅客人均碳排放176千克。

      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紹勇認為,當前面臨的一些因素,直接影響著民航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的制定及實施,包括資源配套瓶頸、國際談判壓力、碳減排壁壘等。因此,他提交提案建議,要根據國家戰略部署,針對行業特點和面臨挑戰,民航業應盡早謀篇布局,統一規劃,制定中國民航發展的碳排放指導方案。

      一是保持行業發展與控制碳排放的平衡,促進民航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多方協同,努力提升機隊運行效率。三是統籌碳市場機制,推進民航行業碳市場建設。四是推動可持續燃料、飛機等新技術變革。五是建立航空業碳排放交易管理平臺。六是推進航空業綠色發展配套法律法規的制定。完善頂層設計,加速出臺與能源結構和產業布局等調整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指導性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法律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要更加關注地熱能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認為,作為清潔能源之一的地熱能,其勘查開發應引起高度重視。

      地熱能極其穩定,不像風電、光伏等受晝夜、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但當前現狀是國家并未像對待風電、光伏那樣給予地熱發電相同的電價支持,嚴重影響了企業參與地熱開發的積極性,導致地熱資源勘查程度不足,從而影響了地熱產業發展;同時,地熱礦產資源費用的征收也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地熱行業高質量發展。

      為此,李子穎在兩會上提交“促進地熱發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他建議參考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早期電價政策,在西藏地區實施地熱發電與風電、光伏同等電網價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原董事長王宜林:低碳化轉型為油氣供應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石油集團原董事長王宜林認為,從長期看,石油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天然氣作為可再生能源規?;l展的必要支撐,將保持較高水平增長。他認為,在全球低碳化轉型浪潮中,油氣供應安全仍是我國能源安全的一項短板。

      為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王宜林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夯實基礎保障能力;二是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和資產結構,高效發展國際油氣合作和海外投資貿易業務;三是加快推進生產環節節能減排,推動油氣業務綠色發展;四是大力推進油氣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能源轉型是篇大文章,是全社會的事情。要加強統籌,根據不同分工,確保有序有效,在全社會逐步形成共同推動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氛圍,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應有貢獻?!蓖跻肆终f。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船工業黨組書記、董事長董強:加快發展零碳排放船舶,搶占國際競爭新高地

      為應對氣候變暖,近年來,國際海事環保要求日趨嚴格,對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要求越來越高,減碳成為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董強建議,應加快發展零碳排放船舶,搶占船舶工業國際競爭的新高地。

      董強表示,當前,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與國外存在明顯差距。為加快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他提出,中國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行動,確保低碳/無碳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董強建議,首先,應將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發展納入船舶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其次,應大力支持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發和運營;再次,應積極推動產業技術交流合作,支持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交流合作,發揮大型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電氣、航天、能源等其他行業與船舶工業的技術交流合作,加快燃料電池、低溫材料等領域的技術上船應用的研發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二:以人民為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加快推進新型平臺用工規范發展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全面興起,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家政保潔、直播銷售員等為代表的新興工作族群人數快速增長,對傳統的就業方式、組織結構形態產生沖擊,催生了新型平臺用工模式這一就業新業態。為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平臺用工模式規范發展”的建議。

      “新型平臺用工模式對當前法律制度、勞動保障、合規經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多重挑戰?!睏罱鼙硎?,新型平臺用工模式在帶來許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正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切實保障新就業形態下從業者勞動權益,促進新型平臺用工模式健康規范發展,使其在助推經濟社會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楊杰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健全勞動立法,盡快將新型平臺用工模式納入法律體系。二是推進治理創新,應對新型平臺用工模式帶來的社會治理新挑戰。三是完善保障體系,建立多層次、靈活化保障制度維護從業者權益。四是加強合規監管,推動新型用工平臺規范運營。五是關注個人發展,拓寬從業者未來職業發展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中建集團副總經理周勇:加快推動“醫康養”一體化模式落地,實現養老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增加到2.55億人。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勇表示,“醫康養結合”一體化養老模式,將現代醫療服務技術與養老保障模式有效結合,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養老創新,可以全面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需求,加速推進醫康養結合的發展,代表著養老服務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因此,他建議:一是加強區域配建規劃,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在一定人口規模的城市片區內,配建一定規模的“醫康養綜合體”,滿足本區域長者需求。二是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促使養老服務企業充分調動醫療、養老服務資源,以醫療收益反哺養老部分,為社會提供穩定的“醫康養”綜合服務。三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提高政策扶持力度。降低養老項目的電、水、取暖等費用標準,為養老機構減負,增強企業運營能力。四是完善人才支撐體系,提升行業社會地位,吸納優秀學生進入養老護理領域,良性引導社會對養老行業的認識。

      全國政協常委、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打好種業翻身仗

      “打好種業翻身仗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要增強科技創新動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這是保障糧食安全、打贏種業翻身仗的先決條件?!苯衲耆珖鴥蓵?,全國政協常委、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我國現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遵對原始創新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對跟隨仿制性、模仿修飾性育種限制不夠嚴格,再加上種業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執法打擊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地區、部分品種的種子市場中近似性品種泛濫,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市場主體的育種創新積極性。目前,國內種子企業的全部科技投入尚不足全球種子巨頭一家企業的40%。

      對此,寧高寧建議,應加強種業知識產權立法,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保護制度,加大違法侵權懲戒力度,為育種創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強化種子行業原始創新意識,構建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新生態,推動企業在種質資源、育種技術等方面的實質性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

      “只有在法律制度層面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違法侵權的執法力度,營造鼓勵創新和公平競爭的環境,才能徹底改善我國種業創新和發展生態,推動行業繁榮,打好種業翻身仗?!睂幐邔幈硎?。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魏明:推進信息化建設,加速鄉村振興

      “發展農村農業,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鄉村,激活發展新動能?!比珖舜蟠?、廣東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魏明提出《關于加快發展智慧農業的建議》,建議政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選擇基礎較好的農業產業園區,開展智慧農業全產業鏈創新,打造示范園區,以點帶面規模推廣。

      “借助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感知、精準管理和智能控制,提高農業生產的精細化、高效化及可持續發展?!蔽好髡f。

      “經濟發展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安全感才有獲得感幸福感?!蔽好鹘榻B,廣東移動響應“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號召,基于自身網絡覆蓋優勢,整合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了“平安鄉村”視頻云平臺,推出了遠程監控、智能偵測、雙向對講、云廣播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務,滿足各地村委以及群眾的安防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杰云:進一步理順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鸸芾眢w制

      為增強我國社?;鹂沙掷m性,進一步夯實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基礎,早在2017年11月份,國務院就已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饘嵤┓桨浮?,決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此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又于2019年7月份決定,要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鸸ぷ?。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杰云認為,國有獨資企業劃轉部分股權至社?;鸫芄竞?,對現行國有資產管理產生了一系列影響:一是改變了現行國有獨資公司的決策方式;二是改變了企業董事、監事的產生方式;三是改變了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求。

      為此,李杰云建議,要進一步理順國有企業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鹩嘘P管理體制:一方面要強化頂層設計。建議中央盡快出臺國有企業劃轉股權后管理體制運行的指導意見,特別是理順原國有獨資公司的管理體制,是否需要設立股東會、社?;鸸竟蓶|的定位及權利均需要進一步明確;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建議在推進《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在修改過程中,綜合考慮到上述情況,修改相關條文,提供法律支撐,以符合現行國資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實際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安能安全環保部部長張利榮:把中央企業應急救援力量納入國家應急體系

      每當發生重大事故災害,中央企業總是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到達、第一時間救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救援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部長張利榮認為,新時代中央企業應在應急救援中有更大作為。對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建強國家自然災害工程救援的骨干力量,組建并加強電力、交通、礦山、化工、醫療、核救援等專業力量,并將中央企業應急救援隊伍拓展建設成為可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的支援力量,打造骨干力量、專業力量和支援力量“三位一體”的中央企業應急力量體系。

      其次,要健全中央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在應急管理部統一協調下,由國務院國資委建立中央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信息平臺,統籌中央企業應急力量和資源,實現上下貫通,切實提升中央企業應急救援綜合效益。

      再其次,要推進央企做大做強應急產業。張利榮建議,有關部門要出臺辦法,支持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應急產業,培育提高應急產業的規模和集中度,創新引領應急產業發展。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