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中旬起,港口動力煤市場價格持續下行,已接近腰斬。
2月7日,界面新聞從一位秦皇島煤炭分析人士處獲悉,今日秦皇島港口動力煤現貨成交價格為680-690元/噸。這較1月中旬1150元/噸的歷史高位,已下跌470元/噸,縮水超四成。
該人士告訴界面新聞,1月中旬起,煤炭需求季節性大幅回落,動力煤價格開始跳水。期間,煤價一天下跌60元/噸,目前跌幅有所收窄。
與港口煤價一同下跌的,還有產地煤價格及煤炭海運價格。
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顯示,目前產地煤市競標成交量稀少,運煤專線冷清。榆林區域有的煤礦價格一天一降,部分煤質較好的煤礦末煤價格已跌破500元/噸。
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數據統計,1月底,產地煤價格急跌,目前轉至緩跌。2月3日,榆陽區煤價538元/噸,較上周下跌11.66%;神木煤價486元/噸,較上周下跌16.35%;府谷煤價505元/噸,較上周下跌4.9%。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2月1日消息顯示,鄂爾多斯地區煤炭產銷量也均出現下跌,部分煤礦庫存有所增加,煤炭價格下調20-50元/噸不等。
據《山西經濟日報》2月2日報道,目前省內動力煤市場銷售情況一般,下游企業采購積極性不高,部分煤礦庫存略有積壓,朔州、忻州、晉中等地部分下水煤、直達煤價格下調幅度在10-50元/噸左右。
海運煤炭運價也連續多日大跳水。
據秦皇島煤炭網消息,北方各港錨地船舶數量繼續下降,之前大量船舶積壓在港情況得到緩解,當前海運市場上貨盤少,商談氛圍淡,運價低位支撐。
2月5日,環渤海港口海運煤炭運價指數報收592.55點,環比下跌1.01點。
據《中國水運報》報道,由于臨近春節長假,除剛性需求外,補庫存操作放緩,煤炭需求突然收縮、減緩,是本次運價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的最新《CECI指數分析周報》稱,隨著低溫寒潮天氣減弱及臨近春節工業陸續放假,發用電負荷有所降低。加之水電、風電等發電出力改善,電廠日耗高位回落,以及南方地區進口煤陸續到廠,電廠庫存止跌有所回升。
秦皇島煤炭網指出,動力煤供需已轉向時段性寬松格局,前期價格虛高區間已不斷被擠出。
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稱,隨著市場買漲不買跌情緒蔓延,加之疫情影響及運煤司機提前放假過年,公路、鐵路運力緊張,煤礦站臺庫存不斷累積,預計短期煤價還有下跌可能。
一德期貨分析師關大利告訴界面新聞,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多地鼓勵企業連續生產,春節及前后時間段,用電需求同比或有所增長,但對整體煤炭需求來說,影響相對有限。
他指出,采暖季結束后,動力煤需求勢必有所回落,不排除價格還有繼續回調可能。
煤炭需求減弱的同時,國內煤炭供應能力正在增強。
《期貨日報》援引方正中期期貨動力煤高級分析師胡彬觀點稱,2020年四季度,全國原煤產量明顯增加。雖然產地安檢和環保依舊持續,但在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型煤企產能一再增加的情況下,增產的可行性有所提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1月上旬,協會重點監測煤炭企業煤炭產量4942萬噸,比12月上旬增長2.3%,同比增長12.5%。
2020年,中國煤炭供需出現了結構性矛盾。當年國內生產原煤38.4億噸,同比增長0.9%。同期,全國發電量增速為2.7%。
在國內煤礦安全檢查、內蒙古等地煤礦反腐力度加強等因素制約下,國內動力煤供不應求,形成賣方市場。
去年四季度,浙江、湖南等多省出現電力供應緊張、拉閘限電、錯峰限產情況,電廠保供壓力較大,煤炭需求明顯增長,價格出現瘋漲態勢。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計,今年一季度,在經濟持續恢復、氣溫逐步回升、春節假日因素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中國煤炭需求有望先增后降,煤炭供應將總體穩定,煤炭價格將高位回調。后期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煤炭市場供需偏緊局面將逐步緩解。
中電聯表示,多地倡導就地過年,預計工商業負荷下降幅度會低于往年,電力及熱力負荷需求可能高于往年春節假期水平。
中電聯認為,煤炭主產地穩產難度較大,產地和北港庫存較低,且優質低硫品種緊缺,部分進口煤陸續到港后,電廠庫存整體仍明顯偏低,保發電供熱壓力依然很大。(界面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