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首次以年度報告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發布電力業務資質管理情況。
《電力業務資質管理年度報告(2020)》 (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形成全面普及許可、制度標準統一規范、權責清晰、透明高效的市場準入體系,并充分發揮許可準入作用,助力能源監管能力有效提升,為電力行業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提供保障。
電力資質許可全面普及,持證市場主體持續增長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持有電力業務許可證企業數量18966個,持有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企業數量21085個,電力業務資質許可全面普及,市場主體穩健增長。
截至2019年度,我國持有發電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共 16034 個、總裝機容量超過14.3億千瓦,以火電、水電、風電、光伏機組為主。其中10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發電企業 372 個,裝機容量占比49.2%,發電能力貢獻較大。
2019年,我國新增持證發電企業847個、同比增長3.8%。持證輸電企業近年來無明顯變化,主要為2個全國性輸電企業和省級輸電企業。持證傳統供電企業亦較為穩定,新頒發的供電類電力業務許可證主要面對增量配電企業。持證承裝(修、試)電力設施企業中,四級企業占比最大,一級企業占比最小。民營企業數量最多,之后為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從增長率來看,2019年持證承裝(修、試)電力設施企業增長率達7.66%,其中民營企業增長率高達10.38%;國有企業保持小幅增長,增長率為 0.08%;港澳臺及外資企業本年度沒有新增及注銷;集體企業注銷許可的數量超過了新增的數量。
規范市場準入維護市場秩序,資質管理服務高質量發展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電力業務資質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許可準入作用,進一步規范市場準入、維護市場秩序,同時主動融入能源發展改革監管大局,積極助推能源高質量發展。
據《報告》,2016 年至 2018 年新許可火電機組裝機容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5 年至今,600MW 及以上機組所占比例呈持續上升趨勢,2019年更是創歷史新高接近 80%,發電類電力業務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協同,助力煤電行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作出積極貢獻。
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自啟動以來已開展 4 批試點,共有試點項目380個,取證比例31.32%。截至 2019 年底,首批參與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 106 個試點項目中,68.09%已取得供電類電力業務許可證,廣東、廣西、河北、黑龍江、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青海、上海、新疆、福建等 11 個省(市、自治區)已實現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全部取得供電業務許可證,有效推動了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與此同時,有 18 個試點外項目取得供電類電力業務許可證,積極推動了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發展再提速。
《報告》指出,下一階段,我國電力業務資質管理工作會以“放管服”改革精神為指導,堅持和優化資質許可;以“互聯網+監管”部署為方向,整合和提升系統平臺;以信用為基礎,加強許可事中事后監管,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能源治理能力現代化。
評論